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yùn

ㄩㄣˋ

部首 艸

部外 15

總筆畫 21

簡體 蕴

蘊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85F4

上下结构

12255444425112522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axjl

tvft

ezkl

44912

拼音 yùn

注音 ㄩㄣˋ

部首 艸 部外 15總筆劃 18

統一碼 85F4筆順 122554444251125221

藴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蘊

yùn ㄩㄣˋ

     ◎ 見“蘊”。

英語 collect

© 漢典
【申集上】【艸】 蘊·康熙筆画:22 ·部外筆画:16

蘊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藴”字頭,請參考“蘊”字。)
【申集上】【艸】 蘊·康熙筆画:22 ·部外筆画:16

【唐韻】於粉切【韻會】【正韻】委粉切,𠀤音縕。【玉篇】積也,聚也,蓄也。【詩·大雅】蘊隆蟲蟲。

又【檜風】我心蘊結。

又【左傳·隱三年】蘋蘩、薀藻之菜。【韻會】云:應作蘊。【註】蘊藻,聚藻,此草好聚生也。

又聚草以𤑔火曰蘊。【韓詩外傳】里母朿蘊,請火于去婦之家。【前漢·召信臣傳】𤓉蘊火。

又【類篇】於問切,音慍。義同。

又【韻會】與怨通。【荀子·富國篇】富有天下而無怨財。【註】怨同蘊。

又與宛通。【荀子·富國篇】使民夏不宛暍。【註】宛讀爲蘊。

又與縕通。【易·繫辭】乾坤其易之縕耶。

又【羣經音辨】紆云切,音氳。蘊淪,波也。【爾雅·釋水】小波爲淪。【註】言蘊淪。

又讀入聲。【莊子·齊物論】萬物盡然而以是相蘊。【註】於積反。

又【集韻】烏昆切,音溫。【揚子·方言】饒也。

© 漢典

藴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jyn˥˧ 日语读音 TSUMU TAKUWAERU OSAMERU韩语罗马 ON

潮州话 温6 温2 ,ung6 ung2(ŭng úng)

上古音
© 漢典

藴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日本
異體字
蘊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員(yun4)
    2. 孕(yun4)
    3. 㷉(yun4)
    4. 醞(yun4)
    5. 蕰(yun4)
    6. 縕(yun4)
    7. 運(yun4)
    8. 㚞(yun4)
    9. 鞰(yun4)
    10. 暈(yun4)
    11. 韞(yun4)
    12. 恽(yun4)
同部首
    1. 䒬
    2. 茋
    3. 茕
    4. 蔵
    5. 葃
    6. 蒺
    7. 蒂
    8. 蔮
    9. 苕
    10. 蓊
    11. 英
    12. 苳
同筆畫
    1. 鎉
    2. 叢
    3. 贁
    4. 㩬
    5. 瀑
    6. 繐
    7. 䈧
    8. 簠
    9. 鹮
    10. 簦
    11. 㶉
    12. 聵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