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bēi

ㄅㄟ

部首 艸

部外 15

總筆畫 21

𧄾 𧀛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85E3

上下結構

122252215425113535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alcx

twlp

elrr

44212

拼音 bēi

注音 ㄅㄟ

部首 艸 部外 15總筆劃 18

基本區 85E3筆順 122252215425113535

藣 基本解釋

● 藣

bēi ㄅㄟˉ


  1. 古書上說的一種草。
  2. 古代跳舞者所執的牛尾。
  3. 古代懸鐘磬架柱的飾物。
【漢典】

藣 國語辭典

藣ㄅㄟbēi
名
  1. 一種草。《說文解字·艸部》:「藣,艸也。」

  2. 旄舞時舞者所執的牛尾,像藣草,故稱為「藣」。《爾雅·釋器》:「旄謂之『藣』。」宋·邢昺·疏:「旄,牛尾,一名藣,舞者所執也。」

【漢典】
【申集上】【艸】 藣·康熙筆画:21 ·部外筆画:15

藣 《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 藣·康熙筆画:21 ·部外筆画:15

【唐韻】彼爲切【韻會】班糜切【正韻】逋眉切,𠀤音陂。【說文】草也。

又【集韻】蒲糜切,音皮。部靡切,音被。義𠀤同。

又彼義切,音賁。筍𧇀飾。【爾雅·釋器】旄謂之藣。【疏】旄牛尾,一名藣,舞者所執也。 【集韻】或作𧄾、𧀛。

【漢典】
【卷一】【艸】

藣 《說文解字》

【卷一】【艸】
《說文解字》

艸也。从艸罷聲。符羈切

《說文解字注》

(藣)艸也。爾雅釋器。旄謂之藣、作此字。假借爲麾字也。从艸。罷聲。符羈切。古音在十七部。

【漢典】

藣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pei˥

粤语 bei1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藣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藣」 說文‧艸部「藣」
說文小篆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𧄾
𧀛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㽡(bei1)
    2. 䥯(bei1)
    3. 桮(bei1)
    4. 碑(bei1)
    5. 杯(bei1)
    6. 鵯(bei1)
    7. 棓(bei1)
    8. 䎬(bei1)
    9. 𠕩(bei1)
    10. 箄(bei1)
    11. 諀(bei1)
    12. 背(bei1)
同部首
    1. 藌
    2. 葄
    3. 䓎
    4. 䓂
    5. 苚
    6. 䓩
    7. 䓘
    8. 蕋
    9. 䒺
    10. 莧
    11. 蓐
    12. 蓛
同筆畫
    1. 騐
    2. 㿌
    3. 藧
    4. 㪫
    5. 鎘
    6. 蹤
    7. 巂
    8. 𠐱
    9. 嬻
    10. 霣
    11. 䱘
    12. 藔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