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biāo

ㄅㄧㄠ

部首 艸

部外 11

總筆畫 17

𧄖 䅺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8508

上下結構

1221252211123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asfi

tmwf

efbk

44901

拼音 biāo

注音 ㄅㄧㄠ

部首 艸 部外 11總筆劃 14

基本區 8508筆順 12212522111234

蔈 基本解釋

● 蔈

biāo ㄅㄧㄠˉ


  1. 開黃花的凌霄花(一種藤本植物)。
  2. 白茅的花穗。
  3. 浮萍。
  4. 末尾。
【漢典】

蔈 國語辭典

蔈ㄅㄧㄠbiāo
名
  1. 開黃色花朵的凌霄花。《爾雅·釋草》:「苕陵苕,黃華蔈,白華茇。」宋·邢昺·疏:「苕,一名陵苕。……黃花名蔈,白華名茇,別華色之名也。」

  2. 無根的水中草。《淮南子·墬形》:「容華生蔈,蔈生萍藻,萍藻生浮草。」通「薸」。

【漢典】
【申集上】【艸】 蔈·康熙筆画:17 ·部外筆画:11

蔈 《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 蔈·康熙筆画:17 ·部外筆画:11

【唐韻】甫遙切。音飆。【玉篇】黃華也。【爾雅·釋草】苕,陵苕。黃華,蔈。【註】苕華因色異名。

又【爾雅·釋草】蔈、荂,荼。【註】卽芀也。

又【韻會】匹沼切,音縹。草盛貌。

又【直音】蔈,落也。

又【集韻】𤰞妙切,標去聲。榖黃華者。一曰禾末。【淮南子·天文訓】秋分蔈定,蔈定而禾熟。【註】蔈,禾穗粟孚甲之芒。

【漢典】
【卷一】【艸】

蔈 《說文解字》

【卷一】【艸】
《說文解字》

苕之黃華也。从艸𤐫聲。一曰末也。方小切

《說文解字注》

(蔈)苕之黃華也。釋艸。苕、陵苕。黃華蔈。白華茇。郭云。苕華色異。名亦不同。玉裁按許君茇字下云。一曰艸之白華爲茇。不云苕之白華。則蔈字下亦當云艸之黃華。不當如郭說也。今本苕字恐是後人用郭說改之。許於苕下云艸也。亦不云陵苕。从艸。𤐫聲。方小切。二部。一曰末也。金部之鏢、木部之標皆訓末。蔈當訓艸末。禾部曰。秒、禾𦬆也。秋分而秒定。按淮南天文訓作秋分蔈定。此蔈爲末之證也。

【漢典】

蔈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piɑu˥

粤语 biu1

近代音 中古音 幫母 宵韻 平聲 飊小韻 甫遥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幫母 豪部 ;王力系统:幫母 宵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蔈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蔈」 說文‧艸部「蔈」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𧄖
䅺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猋(biao1)
    2. 驫(biao1)
    3. 飙(biao1)
    4. 膘(biao1)
    5. 淲(biao1)
    6. 幖(biao1)
    7. 鏢(biao1)
    8. 飈(biao1)
    9. 僄(biao1)
    10. 彪(biao1)
    11. 颮(biao1)
    12. 飑(biao1)
同部首
    1. 薨
    2. 䔕
    3. 芲
    4. 菽
    5. 芼
    6. 芚
    7. 蘰
    8. 䔟
    9. 䕬
    10. 蒖
    11. 䔤
    12. 䒨
同筆畫
    1. 𠕪
    2. 精
    3. 厭
    4. 綧
    5. 䆪
    6. 瞀
    7. 馽
    8. 㥽
    9. 暝
    10. 𠎟
    11. 膈
    12. 辢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