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shī

ㄕ

部首 艸

部外 9

總筆畫 15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8479

上下结构

122415331525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aytb

tysd

esmy

44212

拼音 shī

注音 ㄕ

部首 艸 部外 9總筆劃 12

統一碼 8479筆順 122415331525

葹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葹

shī ㄕˉ

  1. 一種草本植物,即“蒼耳”,果實蒼耳子入藥:“薋菉~以盈室兮。”
  2. 古書上說的一種豆類植物。

英語 kind of chrysanthemum, xanthium

法語 lampourde d'Orient,lampourde à gros fruits,Xanthium strumarium

© 漢典

葹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葹 shī

〈名〉

植物名。即“苔耳” [Siberian cocklebur]。菊科。一年生草本。野生。又稱“苓耳”。即“蒼耳”。果實叫“蒼耳子”,有刺,可入藥

© 漢典

葹 國語辭典

葹ㄕshī
名
  1. 植物名。菊科葈耳屬,一年生草本。莖被剛毛。葉卵形而尖,互生,邊緣鋸齒狀。夏日開花。果實長橢圓形,多硬刺,附著於他物而藉以散布種子。

© 漢典
【申集上】【艸】 葹·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9

葹 《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 葹·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9

【唐韻】式支切【正韻】申之切,𠀤音施。【玉篇】卷葹草,拔心不死。【屈原·離騷】薋菉葹以盈室兮。

又【增韻】豆屬。

© 漢典

葹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ʂʅ˥ 唐代读音 shiɛ日语读音 ONAMOMI

粤语 si1潮州话 si1

近代音 中古音 審書母 支韻 平聲 䌳小韻 式支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透母 歌部 ;王力系统:書母 歌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葹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䲩(shi1)
    2. 褷(shi1)
    3. 湤(shi1)
    4. 師(shi1)
    5. 鲺(shi1)
    6. 邿(shi1)
    7. 襹(shi1)
    8. 濕(shi1)
    9. 蒒(shi1)
    10. 尸(shi1)
    11. 鍦(shi1)
    12. 湿(shi1)
同部首
    1. 䓺
    2. 蘏
    3. 莈
    4. 葖
    5. 蓞
    6. 药
    7. 䕱
    8. 䔕
    9. 䕁
    10. 菈
    11. 茯
    12. 苩
同筆畫
    1. 㴘
    2. 䊂
    3. 㡏
    4. 椟
    5. 筗
    6. 椥
    7. 䈂
    8. 㴫
    9. 焱
    10. 喗
    11. 逿
    12. 痠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