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字義
● 著
- 顯明,顯出:~名。~稱。顯~。昭~。卓~。
- 寫文章,寫書:~述。編~。~書立說。
- 寫作出來的書或文章:名~。巨~。遺~。譯~。~作。
- 古同“貯”,居積。
其它字義
● 著
◎ 附着,穿着。同“着(zhuó)”。
其它字義
● 著
◎ 助詞。表示動作、狀態的持續。同“着(zhe)”。
英語 manifest; (Cant.) to wear
德語 gleich wie 着 (veraltet) ,berühren (V),Feuer fangen ,in Kontakt kommen ,bildet nach einem Verb die Verlaufsform ,deutlich, verfassen, zeigen (V),an etw. haften; anziehen (veraltet, jetzt wird zu 着) (V)
法語 perdre la tête,s'énerver,atteindre,brûler,atteindre,toucher,appliquer (une couleur),porter,se vêtir,(marque le déroulement d'une action),mouvement (échecs),d'accord!,(dialecte) pour ajouter,remarquable,manifester,écrire,oeuvre
著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形〉
(1) (形聲。從艸,者聲。“艸”長在地面上,表示顯露。本義:明顯,顯著;突出) 同本義 [marked;remarkable]
著,明也。——《小爾雅》
名著而男女有別。——《禮記·大傳》
著不息者,天也。——《禮記·樂記》
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謹,爲酒甚美,縣幟甚高著。——《韓非子·外儲說右上》
王氏門強,汝兄弟尚幼,不欲使此聲著。——《世說新語·仇隙》
此臣素著狂直於也。——《漢書·朱雲傳》
(2) 又如:著海內(天下著名);昭著(明顯);卓著(突出的好);著姓(有顯著名聲的家族;使姓氏顯著);著號(著名;著稱)
詞性變化
〈動〉
(1) 顯現;顯揚 [show]
其不善而著其善。——《禮記·大學》
誠則形,形則著。——《禮記·中庸》
而日月之名久著於天地。——《韓非子·功名》
病鄭也。著 鄭伯之罪也。——《穀梁傳·僖公六年》
信義著於四海。——《三國志·諸葛亮傳》
以著其潔。——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最著者二。——清· 侯方域《壯悔堂文集》
(2) 又
華林部獨著。
(3) 又如:頗著成效;著白(明白);著相(佛教語。有意識地表現出來的形象狀態)
(4) 寫作;撰述,用文字顯明地表述 [write]
始知文章合爲時而著,歌詩合爲事而作。——白居易《與元九書》
僕誠已著此書。——漢· 司馬遷《報任安書》
著《靈憲》。——《後漢書·張衡傳》
著書之日。——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攜所著書。——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著之於所進呈書之中。——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5) 又如:著作郎(主管天下文章、著作的官吏);著作人(古人稱爲著作者。指書籍的作者);編著(參考利用已有的資料寫成書)
(6) 畫圖 [draw the pictures]
堯、 舜所以昌, 桀、 紂所以亡,皆著於堂。——《淮南子》
(7) 明瞭 [understand]
彼知丘之著於己也。——《莊子》
(8) 登記,記載 [register;record]
荊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論遊戶自實》
(9) 又如:著令(書面寫定的規章制度);著名(寫上名字或名稱);著籍(記姓名於宮門的門籍;記名於某學者門下爲弟子;登記在戶籍上)
(10) 標出 [put a mark on]
書其賈數而著其物,若今時題署物。——《周禮》
(11) 建立;引申爲成就 [found]
故先王著其教焉。——《禮記》
(12) 又如:著庸(立功);著稱(命名。給予名稱)
〈名〉
(1) 作品 [work]。如:名著(有價值的出名著作);原著(著作的原本);論著(帶有研究性的著作);新著
(2) 土著 。指定居不遷的人 [native;original inhabitants]
流民佔著者五萬餘口。——《後漢書》
(3) 另見 zhāo;zháo;zhe;zhuó
常用詞組
著 國語辭典
顯露、表現。《禮記·大學》:「揜其不善而著其善。」
標舉、標示。《禮記·祭法》:「帝嚳能序星辰以著眾。」《漢書·卷六○·杜周傳》:「若此,則流言消釋,疑惑著明。」
撰述、寫作。《史記·卷六三·老子韓非傳》:「於是老子迺著書上下篇。」《文選·曹丕·與吳質書》:「著《中論》二十餘篇,成一家之言。」
記載。《墨子·明鬼下》:「周人從者莫不見,遠者莫不聞,著在周之春秋。」《左傳·襄公二十三年》:「初,斐豹隸也,著於丹書。」
文章、作品的通稱。如:「名著」、「巨著」。
《詩經·齊風》的篇名。共三章。根據〈詩序〉:「〈著〉,刺時也。」或亦指嫁者即事之詩。首章三句為:「俟我於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瓊華乎而。」著,與宁通,指門屏之間。而,語尾助詞,無義。充耳,以玉塞耳。以素,繫以素絲。尚,加也。瓊華,美玉。
顯明。如:「顯著的差別」。
表示狀態的持續或已有了結果。如:「燈點著了」、「找著了」、「睡著了」。
接觸。如:「上不著天,下不著地」、「前不搭村,後不著店」。
陷入、中計。如:「他著了我的道了。」
恰好、得當。如:「這筆錢真花著了。」
穿上。《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著我繡裌裙,事事四五通。」唐·李白〈上元夫人〉詩:「裘披青毛錦,身著赤霜袍。」
附、接觸。如:「附著」。《國語·晉語四》:「今戾久矣,戾久將底。底著滯淫,誰能興之?」《文選·宋玉·登徒子好色賦》:「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
及、到。如:「著陸」。《三國志·卷二六·魏書·田豫傳》:「賊還,果遇惡風,船皆觸山沉沒,波蕩著岸。」唐·沈佺期〈雜詩〉三首之二:「妾家臨渭北,春夢著遼西。」
開花或結果。唐·王維〈雜詩〉三首之二:「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宋·蘇軾〈周教授索枸杞因以詩贈錄呈廣倅蕭大夫〉詩:「春根夏苗秋著子,盡付天隨恥充腹。」
命令、差使。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二折》:「我著你但去處行監坐守,誰著你迤逗的胡行亂走?」《西遊記·第一三回》:「接至裡面供給了,著僧綱請往福原等安歇。」
下棋行子。如:「棋高一著」。
處事的方法、計策。如:「失著」、「無著」。
事情的歸宿。如:「著落」。
表示動作正持續進行。如:「坐著」、「正說著話」。
表示動作的存有。如:「鑲著花邊兒」、「貼著標語」。
表示某種情形的程度。如:「他可聰明著呢!」、「這石頭沉著呢!」
表示命令或囑咐的語氣。如:「你慢著!」、「你可要記著!」
計策、方法。《水滸傳·第二回》:「三十六著,走為上著。」
放置。晉·陶淵明〈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文成示溫,溫以著坐處。」
受。如:「著風」、「著涼」。
發生。如:「著急」、「著慌」。
北方方言。指意見相合、同意。如:「著哇!這正合我意。」
【集韻】【韻會】【正韻】𠀤陟慮切,音箸。【博雅】明也。【中庸】形則著。【晏子·諫上篇】君之德著而彰。
又【管子·立政篇】十二月一著。【註】著,標著也,使傰曹署著其名。【周禮·典婦功註】書其賈而著其物。
又【前漢·景帝紀】廷尉與丞相更議著令。【註】著音著作之著。【晉書·職官志】魏太和中,詔置著作郞,於此始有其官。
又【小爾雅】思也。
又與貯通。【家語】子貢廢著鬻財於曹、魯之閒。【註】著,居也。
又【詩·齊風】俟我于著乎而。【傳】門屏之閒曰著。
又【左傳·昭十二年】若不廢君命則固有著矣。【註】著,位次也。【前漢·五行志】朝內列位有定處,所謂表著也。
又【廣韻】直餘切,音除。【爾雅·釋天】太歲在戊曰著雍。【韻會】表著之著亦音除。
又【羣經音辨】藥草也。【爾雅·釋草】味。荎著。【註】音儲。
又【類篇】陟略切,音芍。被服也。【晉書·宣帝紀】關中多蒺䔧,帝使軍士二千人著軟材平底木屐前行。
又【儀禮·士喪禮】幎目用緇,方尺二寸,䞓裏著組繫。【註】著,充之以絮也。【韓詩外傳】士褐衣縕著,未甞完也。
又【集韻】直略切,音擆。【吳越春秋】從隂收著,望陽出糶。【註】著。置也。
又【類篇】附也。【前漢·贾誼傳】黑子之著面。
又【禮·明堂位】著,殷尊也。【註】著地無足。
又【前漢·張騫傳】身毒國在大夏東南,其俗土著。【師古註】土著,謂有城郭常居,不隨畜牧移徙。【後漢·李忠傳】流民占著者五萬餘口。 【直音】俗作着。
著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ʂu˥˧; tʂuo˧˥; tʂɤ˧˥ 唐代读音 *djiù *djiɑk djhiɑk日语读音 ARAWASU ICHIJIRUSHI TSUKU韩语罗马 CE CHAK现代韩语 저越南语 trứ
客家话 [海陆腔] chok8 tiok8 chok7 diau2 zhu5 (do3) [宝安腔] zok7 | zu5 | cok8 [台湾四县腔] cok8 tiok8 zok7 diau2 zu5 (do3) [客英字典] zhu5 | chok7 [陆丰腔] zhu6 [梅县腔] zhu5 [东莞腔] zu5 [客语拼音字汇] cog6 dau3 do3 zog5 zu4 [梅县腔] zu5粤语 zoek3 zoek6 zyu3潮州话 多污3 多腰4 ,du3(tù) diêh4/dioh4(tieh)
近代音 照母 魚模韻 去聲 注小空;照母 蕭豪韻 入聲作平聲 著小空;照母 歌戈韻 入聲作平聲 著小空;中古音 澄母 魚韻 平聲 除小韻 直魚切 三等 合口;端母 語韻 上聲 貯小韻 丁吕切 三等 合口;知母 藥韻 入聲 芍小韻 張略切 三等 開口;澄母 藥韻 入聲 著小韻 直略切 三等 開口;知母 御韻 去聲 著小韻 陟慮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端母 鐸部 ;端母 模部 ;定母 模部 ;王力系统:端母 鐸部 ;端母 魚部 ;定母 魚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