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萧关

拼音 xiāo guān

注音 ㄒㄧㄠ ㄍㄨㄢ

萧关 詞語解釋

解釋
1.古關名。故址在今寧夏固原東南,爲自關中通向塞北的交通要衝。 2.指北宋崇寧四年爲防禦西夏而築的蕭關,故址在今固原北二百餘裏。 3.古縣名。唐神龍元年(公元705年)置。治所在今固原北一百八十里。至德後地入吐蕃,大中間收復,置武州治此,旋廢。 4.古縣名。唐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僑置於潘原縣(今甘肅省平涼市東),仍爲武州治所。五代周顯德中廢。
© 漢典

萧关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蕭關

  • 蕭關,在今寧夏固原東南。六盤山山脈橫亙於關中西北,爲其西北屏障。自隴上進入關中的通道主要是渭河、涇河等河流穿切成的河谷低地。渭河方向山勢較險峻,而涇河方向相對較爲平易。蕭關即在六盤山山口依險而立,扼守自涇河方向進入關中的通道。蕭關是關中西北方向的重要關口,屏護關中西北的安全。
  • 關中西北方向的威脅主要來自隴西、河西及青藏高原上的遊牧民族。秦漢時期主要是匈奴,隋唐時期主要是突厥、吐蕃,北宋時主要是西夏党項。蕭關爲關中抗擊西北遊牧民族進犯的前哨。漢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曾入蕭關,襲擾北地等郡,致使關中震動。漢武帝時,國力增強,重視北邊國防。漢武帝曾兩次出蕭關,巡視西北邊境,耀兵塞上,威懾匈奴。自北朝後期起,突厥稱雄塞外,中原政權頻受其擾。唐武則天時,曾任魏元忠爲蕭關大總管,統重兵鎮守蕭關,以備突厥。北宋時,党項人建立的西夏稱雄西北。在宋夏之間近百年的對抗中,蕭關一帶爲雙方對峙前沿。
  • © 漢典

    【載入評論 】

    近同音
      1. 校贯
      2. 小冠
      3. 箫管
      4. 校官
      5. 小官
      6. 效官
      7. 虓士
      8. 嚣书
      9. 窙寥
      10. 逍遥台
      11. 枭猛
      12. 哓咋
      13. 还官
      14. 貌冠
      15. 苍官
      16. 长冠
      17. 中都官
      18. 静观
    相關詞語
      1. 萧飒
      2. 萧规曹随
      3. 萧墙祸
      4. 萧屏
      5. 萧槮
      6. 萧折鱼
      7. 焫萧
      8. 艾萧
      9. 蓼萧
      10. 刁萧
      11. 管萧
      12. 聊萧
      13. 关检
      14. 关市
      15. 关应
      16. 关借
      17. 关房
      18. 关发
      19. 休戚相关
      20. 函关
      21. 水关
      22. 相关
      23. 玉关
      24. 一语双关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