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dàn

ㄉㄢˋ

部首 艸

部外 8

總筆畫 14

𧂄 𦻁 蓞 𦽜 𦾩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840F

上下結構

1223531251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aqvf|aqef

tnhx

ernb

44777

拼音 dàn

注音 ㄉㄢˋ

部首 艸 部外 8總筆劃 11

基本區 840F筆順 12235312511

標

萏 基本解釋

● 萏

dàn ㄉㄢˋ


  1. 〔菡~〕見「菡」。

法語 lotus

【漢典】

萏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萏 dàn

——見「菡萏」( hàndàn)

【漢典】

萏 國語辭典

萏ㄉㄢˋdàn
  1. 參見「菡萏 」條。

【漢典】
【申集上】【艸】 萏·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8

萏 《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 萏·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8

【唐韻】徒感切,音髧。【博雅】菡萏,芙蓉也。詳菡字註。

又【韻會】葩華貌。【杜甫·朝享太廟賦】雲菡萏以張蓋。 【五經文字】《說文》作𧂄,《詩》疏又作𦻁,《集韻》又作𦽜。

【漢典】
【卷一】【艸】

↳𧂄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萏」字頭,请參考「𧂄」字:)
【卷一】【艸】
《說文解字》

䓿𧂄。芙蓉華未發爲䓿𧂄,已發爲芙蓉。从艸閻聲。徒感切

《說文解字注》

(𧂄)䓿𧂄、逗。扶渠華。句絕。扶渠、各本作芙蓉。誤。今從釋玄應所引。許意扶渠爲華、葉、莖、實、本、根之緫名。爾雅說此艸、以夫渠建首。毛公亦曰。荷、扶渠也。其華䓿萏。扶渠一作夫渠。今爾雅作芙蕖、俗字也。未發爲䓿𧂄。已發爲夫容。此就華析言之也。陳風。有蒲䓿萏。爾雅、毛傳皆曰。其華䓿萏。此統言之。不論其未發已發也。屈原、宋玉言芙蓉不言䓿萏。亦猶是也。許意䓿之言含也。夫之言?也。故分別之。高誘曰。其華曰夫容。其秀曰䓿萏。與許意合。華與秀散文則同。對文則別。夫容今本作芙蓉、俗字也。从艸。閻聲。徒感切。八部。

【漢典】

萏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Ąn˥˧ 唐代读音 dhǒm日语读音 HANAYAKA

客家话 [台湾四县腔] tam3 [客英字典] tam3 [海陆腔] tam3 [客语拼音字汇] tam4 [梅县腔] tam3粤语 daam6

近代音 透母 監鹹韻 上聲 毯小空;中古音 定母 感韻 上聲 禫小韻 徒感切 一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定母 添部 ;王力系统:定母 談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萏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異體字
𧂄
𦻁
蓞
𦽜
𦾩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瘅(dan4)
    2. 啿(dan4)
    3. 㡺(dan4)
    4. 醈(dan4)
    5. 呾(dan4)
    6. 㺗(dan4)
    7. 黮(dan4)
    8. 膻(dan4)
    9. 氮(dan4)
    10. 蛋(dan4)
    11. 繵(dan4)
    12. 䄷(dan4)
同部首
    1. 荍
    2. 茼
    3. 萾
    4. 葹
    5. 若
    6. 莨
    7. 菇
    8. 莡
    9. 葝
    10. 蕭
    11. 蓓
    12. 苇
同筆畫
    1. 婒
    2. 䣑
    3. 過
    4. 訢
    5. 㖪
    6. 㭩
    7. 银
    8. 萋
    9. 菖
    10. 寀
    11. 𠊼
    12. 捬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