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mǎng

ㄇㄤˇ

部首 艸

部外 7

總筆畫 12

𦷶 莾 𢳠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83BD

上中下结构

1221344132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adaj

tikt

egse

44448

拼音 mǎng

注音 ㄇㄤˇ

部首 艸 部外 7總筆劃 10

統一碼 83BD筆順 1221344132

次 通 標

莽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莽

mǎng ㄇㄤˇ

  1. 草,密生的草:~原。草~。
  2. 廣大,遼闊:~蒼。~~(a.形容原野遼闊,無邊無際;b.形容草木茂盛)。
  3. 古書上指一種短節竹。
  4. 粗魯,冒失:~漢。~撞。魯~。
  5. 姓。

英語 thicket, underbrush; poisonous

德語 unanständig, unhöflich ,Mang (Eig, Fam)

法語 herbe,campagne

© 漢典

莽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莽 mǎng

〈名〉

(1) (會意。從犬,從茻。原意是犬跑到草叢中逐兔,假借爲茻,草叢)

(2) 草叢 [grass cluster]

莽,草也。——《小爾雅》

暴骨如莽。——《左傳·哀公元年》

在野曰草芒之臣。——《孟子》

羅千乘於林莽。——《漢書·揚雄傳》

地饒廣薦草莽水泉。——《漢書·景帝紀》。注:“草稠曰薦,深曰莽。”

伏戎於莽。——《易·同人》

(3) 又如:莽林(泛指草木密集連綿而不能通過的森林;專指熱帶雨林);莽渺(深遠而渺茫的樣子);莽草(一種有毒植物,又稱“水莽草”)

(4) 草 [grass]

食莽飲水,枕塊而死。——《淮南子》

(5) 姓

詞性變化

◎ 莽 mǎng

〈形〉

(1) 茂密;盛多 [dense;numerous]

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楚辭·九章·懷沙》

(2) 又如:莽然(草木茂盛的樣子;也指衆多的樣子)

(3) 無涯際的樣子 [boundless]

莽,大也。——《小爾雅》

何以爲之莽莽也。——《呂氏春秋·知接》。注:“長大貌。”

平原莽千里。——譚嗣同《出潼關渡河》

(4) 又如:莽沆(水廣大的樣子);莽泱(遼闊廣遠的樣子);莽莽蒼蒼(無邊無際);?

(5) 渺茫;迷茫 [vast and hazy]。如:莽眇(迷茫);莽莽漠漠(模模糊糊);莽鹵(模糊不明);莽蒼蒼(迷茫)

(6) 粗疏;魯莽 [rough and careless;boorish]。如:莽莽廣廣(莽莽撞撞);莽壯(鹵莽);莽鹵(粗疏;馬虎)

(7) 大;猛烈 [big;fierce]。如:莽壯(形容聲音、氣力粗壯有力)

常用詞組


莽蒼莽漢莽莽莽原莽撞
© 漢典

莽 國語辭典

莽ㄇㄤˇmǎng
名
  1. 植物名。八角茴香科莽草屬,常綠灌木。葉橢圓形,有香氣,葉面有細微小點。花瓣細長,黃白色。種子褐色、平滑,有劇毒,誤食能致死。

  2. 叢生的草地。《文選·宋玉·風賦》:「蹶石伐木,梢殺林莽。」《聊齋志異·卷一·賈兒》:「兒薄暮潛入何氏園,伏莽中,將以探狐所在。」

形
  1. 粗率、冒失的。如:「莽夫」、「莽漢」、「魯莽」。

© 漢典
【申集上】【艸】 莽·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8

莽 《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 莽·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8

【玉篇】【唐韻】【廣韻】莫朗切【集韻】【類篇】模朗切,𠀤音蟒。【說文】南昌謂犬善逐兔草中爲莽。

又【揚子·方言】草,南楚之閒謂之莽。【孟子】在野曰草莽之臣。【趙岐註】莽亦草也。【屈原·離騷】夕攬洲之宿莽。【註】草冬生不死者。

又【周禮·秋官·剪氏】掌除蠹物,以莽草薰之。【山海經】朝歌之山有草,名曰莽草,可以毒魚。

又【拾遺記】有草名莽煌,炙人衣則焦,刈之爲席,方冬彌溫,以枝相摩則火出。

又【爾雅·釋草】莽,數節。【疏】凡竹節閒促數者名莽。

又【小爾雅】大也。

又草深貌。【楚辭·天問】草木莽莽。

又【莊子·則陽篇】君爲政焉勿鹵莽。【註】猶粗率也。

又莽蒼,見蒼字註。

又國名。【列子·周穆王篇】西極之南隅,名古莽之國。

又姓。【前漢書武帝紀莽何羅註】孟康曰:本姓馬,明德皇后惡其先人有反者,易姓莽。

又【廣韻】莫厚切,音某。義同。

又【唐韻古音】莫補切,音媽。【楚辭·九章】陶陶孟夏兮,草木莽莽。傷懷永哀兮,汨徂南土。

又【集韻】謨郞切,音茫。莽蒼,亦讀平聲。 俗作莾、莽。

© 漢典
【卷一】【茻】

莽 《说文解字》

【卷一】【茻】
『說文解字』

南昌謂犬善逐菟艸中爲莽。从犬从茻,茻亦聲。謀朗切〖注〗逐兔。

『說文解字注』

(莽)南昌謂犬善逐兔艸中爲莽。从犬茻。此字犬在茻中。故偁南昌方言、說其㑹意之恉也。引伸爲鹵莽。茻亦聲。謀朗切。十部。古音讀如模上聲。在五部。取諸雙聲也。

© 漢典

莽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mɑŋ˨˩˦ 唐代读音 *mɑ̌ng日语读音 KUSA韩语罗马 MANG现代韩语 망

客家话 [客英字典] mang3 [东莞腔] mong3 [宝安腔] mong3 [陆丰腔] mang3 [梅县腔] mang3 [客语拼音字汇] mong3粤语 mong5

近代音 明母 江陽韻 上聲 蟒小空;中古音 明母 姥韻 上聲 姥小韻 莫補切 一等 合口;明母 蕩韻 上聲 莽小韻 模朗切 一等 開口;明母 厚韻 上聲 母小韻 莫厚切 一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明母 模部 ;明母 唐部 ;王力系统:明母 魚部 ;明母 陽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莽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莽」 存下495合18409「莽」 寺工師初壺戰國集成9673「莽」 說文‧茻部「莽」 睡.封22「莽」
甲骨文 金文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𦷶
莾
𢳠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㟿(mang3)
    2. 䖟(mang3)
    3. 㟐(mang3)
    4. 壾(mang3)
    5. 䒎(mang3)
    6. 蟒(mang3)
    7. 茻(mang3)
    8. 莾(mang3)
    9. 㬒(mang3)
    10. 蠎(mang3)
    11. 硥(mang3)
    12. 漭(mang3)
同部首
    1. 蒘
    2. 蕸
    3. 茟
    4. 蒐
    5. 蒚
    6. 䓐
    7. 茜
    8. 苢
    9. 藇
    10. 薓
    11. 苽
    12. 菙
同筆畫
    1. 唖
    2. 宸
    3. 骊
    4. 圁
    5. 孫
    6. 䓌
    7. 绢
    8. 剓
    9. 捀
    10. 崂
    11. 袐
    12. 恙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