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guān

guǎn

wǎn

ㄍㄨㄢ

ㄍㄨㄢˇ

ㄨㄢˇ

部首 艸

部外 7

總筆畫 13

萖 唍 𦯵 𦸌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839E

上下结构

1224451135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apfq

tjmu

ewbr

44212

拼音 guān guǎn wǎn

注音 ㄍㄨㄢ ㄍㄨㄢˇ ㄨㄢˇ

部首 艸 部外 7總筆劃 10

統一碼 839E筆順 1224451135

通 標

莞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莞

guān ㄍㄨㄢˉ

     ◎ 指水蔥一類的植物,亦指用其編的席。

其它字義


● 莞

guǎn ㄍㄨㄢˇ

     ◎ 〔東~〕地名,在中國廣東省。

其它字義


● 莞

wǎn ㄨㄢˇ

     ◎ 〔~爾〕形容微笑,如“~~一笑”、“不覺~~”。

英語 smiling; a kind of aquatic herb, clubrush, Scirpus lacustris

德語 Skimmia japonica ,Lächeln (S)​,Wan (Eig, Fam)

法語 jonc,sourire,Skimmia japonica,skimmia du Japon,(district)​

© 漢典

莞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莞 guān

〈名〉

(1) (形聲。從艸,完聲。本義:俗名水蔥、席子草。亦指用莞草織的席子)

(2) 同本義 [tabernaemontanus bulrush],植於水田,又名水蔥( Scirpus tabernaemontani ),莖高五六尺,可織蓆,葉小如鱗片,花黃綠色。一名“小蒲”。如:莞蒲(蒲草);莞席(莞草編織的席子);莞蕈(草制之席及竹製之席);莞蒻(莞和蒻是兩種編席的蒲草。借指用蒲草編的草蓆)。

(3) 另見 guǎn;wǎn

基本詞義


◎ 莞 guǎn

(1) ——“東莞”( Dōngguǎn):市名,在廣東省東江下游

(2) 另見 guān;wǎn

基本詞義


◎ 莞 wǎn

〈動〉

(1) 微笑 [smiling]

浙酒二樽,少助待客之需。希莞納,幸甚。——《金瓶梅》

(2) 又如:莞納(笑納);莞收(笑着收下)

詞性變化

◎ 莞 wǎn

〈名〉

(1) 胃的內腔 [gastral cavity]

寒氣在胃莞。——《武威漢代醫簡》

(2) 另見 guān

常用詞組


莞爾
© 漢典

莞 國語辭典

莞ㄨㄢˇwǎn
  1. 參見「莞爾 」條。

莞ㄍㄨㄢguān
名
  1. 植物名。莎草科莞屬,多年生草本。生於池沼、澤畔。莖高約二公尺,下部有褐色的鱗狀葉片。夏天開淡褐色小花。莖可用來編織器物。也稱為「水蔥」。

  2. 用莞織成的蓆子。《詩經·小雅·斯干》:「下莞上簟,乃安斯寢。」漢·鄭玄·箋:「莞,小蒲之蓆也。」

  3. 姓。如三國時吳國有莞恭。

莞ㄍㄨㄢˇguǎn
名
  1. 東莞:縣名。位於大陸地區廣東省廣州市東南,東江下游。

莞ㄨㄢwān
  1. 同「豌 」。

© 漢典
【申集上】【艸】 莞·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7

莞 《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 莞·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7

【唐韻】【集韻】𠀤胡官切,音桓。【說文】草也,可爲席。【詩·小雅】下莞上簟。【箋】小蒲之席也。【爾雅·釋草】莞,苻蘺。【註】白蒲,一名苻蘺,楚謂之莞蒲。【禮·禮器】莞簟之安而藁鞂之設。【前漢·東方朔傳】莞蒲爲席。【註】莞,今謂之蔥蒲。

又姓。【晉書·武帝紀】吳將莞恭。

又【集韻】沽還切,音關。義同。

又古丸切,音官。【韻會】亦莞蒲也。

又東莞,地名。【史記註】東莞在琅邪。【綱目集覽】今沂州沂水縣,古東莞也。【方輿勝覽】廣州路有東莞縣。

又谷名。【水經注】高都縣有莞谷。

又戸板切,音皖。【論語】夫子莞爾而笑。【何晏註】莞爾,小笑貌。

又【韻補】圭園切。【韓愈詩】欲不出納,以堙其源。空堂幽幽,有秸有莞。 【六書故】作𦸌。【篇海】作𦼍。

© 漢典
【卷一】【艸】

莞 《说文解字》

【卷一】【艸】
『說文解字』

艸也。可以作席。从艸完聲。胡官切

『說文解字注』

(莞)艸也。可㠯作席。小雅。下莞上簟。箋云。莞、小蒲之席也。司几筵。蒲筵加莞席。正義。以莞加蒲。麤者在下。美者在上也。列子。老韭之爲莞。殷敬順曰。莞音官。似蒲而圓。今之爲席者是也。楊承慶字統音關。玉裁謂。莞之言管也。凡莖中空者曰管。莞葢卽今席子艸。細莖。圓而中空。鄭謂之小蒲。實非蒲也。廣雅謂之葱蒲。从艸。完聲。胡官切。在十四部。

© 漢典

莞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kuan˥; kuan˨˩˦; wĄn˨˩˦ 唐代读音 guɑn huɑn日语读音 I MUSHIRO WARAU韩语罗马 KWAN WAN现代韩语 완

客家话 [宝安腔] gon3 | wan3 fan3 [海陆腔] gon3 wan3 [梅县腔] gwon3 [台湾四县腔] gon3 wan3 [客英字典] gwon3 gon3 | van3 [客语拼音字汇] gon3 guon3 van3粤语 gun1 gun2 wun1 wun5潮州话 哥冤2 冤2 ,guang2(kuáng) uang2(uáng) ,[潮州]guêng2(kuéng) uêng2(uéng)

近代音 中古音 匣母 桓韻 平聲 桓小韻 胡官切 一等 合口;見母 桓韻 平聲 官小韻 古丸切 一等 合口;匣母 潸韻 上聲 睆小韻 戶板切 二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匣母 寒部 ;見母 寒部 ;王力系统:匣母 元部 ;見母 元部 ;

吴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莞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 包2.263「莞」 說文‧艸部「莞」
楚系簡帛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萖
唍
𦯵
𦸌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棺(guan1)
    2. 鰥(guan1)
    3. 倌(guan1)
    4. 官(guan1)
    5. 覌(guan1)
    6. 癏(guan1)
    7. 觀(guan1)
    8. 関(guan1)
    9. 闗(guan1)
    10. 蒄(guan1)
    11. 閞(guan1)
    12. 瘝(guan1)
    13. 馆(guan3)
    14. 舘(guan3)
    15. 斡(guan3)
    16. 䲘(guan3)
    17. 痯(guan3)
    18. 錧(guan3)
    19. 輨(guan3)
    20. 館(guan3)
    21. 䩪(guan3)
    22. 管(guan3)
    23. 璭(guan3)
    24. 筦(guan3)
    25. 綰(wan3)
    26. 椀(wan3)
    27. 䖤(wan3)
    28. 䅋(wan3)
    29. 䝹(wan3)
    30. 唍(wan3)
    31. 涴(wan3)
    32. 㽹(wan3)
    33. 晥(wan3)
    34. 䑱(wan3)
    35. 倇(wan3)
    36. 㼝(wan3)
同部首
    1. 蘹
    2. 苠
    3. 荥
    4. 萞
    5. 薻
    6. 藲
    7. 蓬
    8. 莳
    9. 苧
    10. 䔖
    11. 䕡
    12. 蒔
同筆畫
    1. 哫
    2. 珡
    3. 剒
    4. 烪
    5. 窋
    6. 䓃
    7. 钳
    8. 疰
    9. 欮
    10. 連
    11. 峭
    12. 笓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