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草書

拼音 cǎo shū

注音 ㄘㄠˇ ㄕㄨ

草書 詞語解釋

解釋

◎ 草書 cǎoshū

[grass characters;calligraphy executed with strokes flowing together;Chinese characters written in the cursive hand] 漢字六體中繼甲骨文、金文、隸書、楷書之後出現的一種書法字體。特點是筆畫相連,書寫時速度快

-----------------
國語辭典
草書cǎo shūㄘㄠˇ ㄕㄨ
  1. 書體名。為書寫方便、快速而產生的字體,大約起於漢代。初創時稱為「章草」。將隸書草率寫成,簡省點畫,保存波勢。其字個個分離不相連綿。至漢末,相傳張芝脫去章草中保留的隸書筆畫形跡,而筆勢連綴,上下兩字時時相連,形成「今草」,即後世通行的「草書」。也稱為「草體」、「草字」。

英語 grass script, cursive script (Chinese calligraphic style)​

法語 calligraphie chinoise style herbe, écriture cursive

© 漢典

草書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草書

  • 草書有廣義和狹義。廣義的,不論時代,凡寫得潦草的字,都可以算草書。狹義的,即作爲一種特定的字體。形成於漢代,是爲了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特點是結構簡省、筆畫連綿。
  • 草書分章草和今草,而今草又分大草(也稱狂草)和小草,在狂亂中覺得優美。
  • © 漢典

    【載入評論 】

    近同音
      1. 草疏
      2. 草蔬
      3. 草蔬
      4. 曹屬
      5. 操術
      6. 草疏
      7. 曹署
      8. 慅嬰
      9. 慅擾
      10. 懆懆
      11. 愺恅
      12. 慅
      13. 懆惡
      14. 三叔
      15. 租輸
      16. 玉姝
      17. 事樞
      18. 閃倐
      19. 血疏
    相關詞語
      1. 草賦
      2. 草寮
      3. 草編
      4. 草驢
      5. 草荒
      6. 草菅人命
      7. 九草
      8. 金瘡小草
      9. 茨草
      10. 紫背草
      11. 王孫芳草
      12. 斷腸草
      13. 書獃子
      14. 書淫
      15. 書樓
      16. 書券
      17. 書會
      18. 書鋪
      19. 主書
      20. 團書
      21. 赤雀銜書
      22. 起送文書
      23. 判決書
      24. 毛邊書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