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gāi

ㄍㄞ

部首 艸

部外 6

總筆畫 12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8344

上下结构

12241533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aynw

tyvo

eszo

44802

拼音 gāi

注音 ㄍㄞ

部首 艸 部外 6總筆劃 9

統一碼 8344筆順 122415334

荄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荄

gāi ㄍㄞˉ

     ◎ 草根。

英語 roots

法語 racines d'une plante

© 漢典

荄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荄 gāi

〈名〉

(1) 草根 [root of grass]

荄,草根也。從荄,亥聲。——《說文》

荄,根。——《爾雅》。注:“俗呼韭根爲荄。”

根荄以遂。——《漢書·禮樂志》

萬物養其根荄。——《後漢書·魯恭傳》

還自荄也。——《太玄·親》

(2) 又如:拔荄

(3) 通“陔”。臺階,級層 [flight of steps leading up to a house]

初發乎或圍之津涯,荄軫谷分。——《枚乘·七發》

© 漢典

荄 國語辭典

荄ㄍㄞgāi
名
  1. 草根。《說文解字·艸部》:「荄,草根也。」宋·蘇軾〈冬至日獨遊吉祥寺〉詩:「井底微陽回未回,蕭蕭寒雨濕枯荄。」

© 漢典
【申集上】【艸】 荄·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6

荄 《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 荄·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6

【唐韻】古哀切【韻會】柯開切,𠀤音該。【說文】草根也。【爾雅·釋草】荄,根。【揚子·方言】荄,根也,東齊曰杜,或曰茇。【前漢·禮樂志】靑陽開動,根荄以遂。【註】草根曰荄。

又【集韻】【正韻】𠀤居諧切,音皆。義同。

又與核通。【前漢·五行志】孕毓根核。【師古註】核亦荄字也。

© 漢典
【卷一】【艸】

荄 《说文解字》

【卷一】【艸】
『說文解字』

艸根也。从艸亥聲。古哀切。又,古諧切

『說文解字注』

(荄)艸根也。見釋艸及方言。郭曰。今俗謂韭根爲荄。从艸。亥聲。古哀切。一部。

© 漢典

荄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kĄi˥ 日语读音 NE越南语 gai

客家话 [台湾四县腔] goi1 [客英字典] goi1 [海陆腔] goi1 [梅县腔] goi1粤语 goi1潮州话 gai1

近代音 見母 皆來韻 平聲陰 該小空;中古音 見母 皆韻 平聲 𣅜小韻 古諧切 二等 開口;見母 咍韻 平聲 該小韻 古哀切 一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見母 咍部 ;王力系统:見母 之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荄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荄」 說文‧艸部「荄」
說文小篆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垓(gai1)
    2. 赅(gai1)
    3. 該(gai1)
    4. 豥(gai1)
    5. 賅(gai1)
    6. 祴(gai1)
    7. 㱾(gai1)
    8. 畡(gai1)
    9. 姟(gai1)
    10. 峐(gai1)
    11. 侅(gai1)
    12. 絯(gai1)
同部首
    1. 薭
    2. 葷
    3. 藪
    4. 䖁
    5. 菽
    6. 蔌
    7. 藚
    8. 芛
    9. 艹
    10. 芬
    11. 藩
    12. 蕵
同筆畫
    1. 㛆
    2. 𠉊
    3. 柽
    4. 𠉚
    5. 㧝
    6. 発
    7. 宦
    8. 炦
    9. 䒵
    10. 㫞
    11. 㰨
    12. 卻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