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xún

ㄒㄩㄣˊ

部首 艸

部外 6

總筆畫 12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8340

上下結構

12235251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aqjf

tpa

erk

44627

拼音 xún

注音 ㄒㄩㄣˊ

部首 艸 部外 6總筆劃 9

基本區 8340筆順 122352511

通 標

荀 基本解釋

● 荀

xún ㄒㄩㄣˊ


  1. 傳說中的一種香草。
  2. 姓。

英語 surname; ancient state; plant

法語 (nom de famille)​

【漢典】

荀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荀 xún

名

(1) (形聲。從艸,旬聲。本義:傳說中的草名)

(2) 古代傳說中的一種草 [a grass]。如:荀草(傳說中的香草。據說服之可以美容色)

(3) 姓

【漢典】

荀 國語辭典

荀ㄒㄩㄣˊxún
名
  1. 國名。周代諸侯國,春秋時為晉所滅,故城約在今大陸地區山西省新絳縣西。

  2. 一種草。《山海經·中山經》:「青要之山有草焉,其狀如葌,而方莖黃華赤實,其本如稿本,名曰荀草,服之美人色。」也稱為「荀草」。

  3. 姓。如戰國時趙國有荀況。

【漢典】
【申集上】【艸】 荀·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6

荀 《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 荀·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6

【唐韻】相倫切【集韻】【韻會】【正韻】須倫切,𠀤音恂。【說文】草也。【山海經】靑要之山有草焉,黃華赤實,名曰荀草。【郭璞·圖詠】荀草赤實,厥狀如葌。

又國名。【左傳·桓九年】荀侯賈伯伐曲沃。【水經注】汾水又西逕荀城東,古荀國也。

又姓。【通志·氏族略】荀氏有二,本侯國也。晉荀林父以邑爲氏。

【漢典】
【卷一】【艸】

荀 《說文解字》

【卷一】【艸】
《說文解字》

艸也。从艸旬聲。相倫切〖注〗臣鉉等案:今人姓荀氏,本郇侯之後,宜用郇字。

【漢典】

荀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ɕyn˧˥ 韩语罗马 SWUN现代韩语 순

客家话 [客语拼音字汇] sun2 [台湾四县腔] sun2 [客英字典] sun2 [海陆腔] sun2 [梅县腔] sun2 [宝安腔] sun2 [陆丰腔] sun3 [东莞腔] sun3粤语 seon1

近代音 心母 真文韻 平聲陰 詢小空;中古音 心母 諄韻 平聲 荀小韻 相倫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心母 先部 ;王力系统:心母 真部 ;

官话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荀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荀」 說文‧艸部「荀」
說文小篆 隸書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紃(xun2)
    2. 询(xun2)
    3. 灥(xun2)
    4. 㡄(xun2)
    5. 䙉(xun2)
    6. 㰬(xun2)
    7. 鱘(xun2)
    8. 㨚(xun2)
    9. 眴(xun2)
    10. 䡅(xun2)
    11. 蕁(xun2)
    12. 鄩(xun2)
同部首
    1. 䓯
    2. 䒡
    3. 䔫
    4. 荞
    5. 藞
    6. 莛
    7. 菳
    8. 䒕
    9. 䓉
    10. 藆
    11. 莥
    12. 蓴
同筆畫
    1. 㤚
    2. 垐
    3. 疢
    4. 研
    5. 脉
    6. 荏
    7. 恀
    8. 㧂
    9. 骂
    10. 䧏
    11. 蚀
    12. 𠖋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