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fú

ㄈㄨˊ

部首 艸

部外 5

總筆畫 11

符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82FB

上下結構

1223212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awfu

todi

ends

44240

拼音 fú

注音 ㄈㄨˊ

部首 艸 部外 5總筆劃 8

基本區 82FB筆順 12232124

標

苻 基本解釋

● 苻

fú ㄈㄨˊ《廣韻》防無切,平虞奉。又《集韻》芳無切。侯部。


  1. 鬼目草。一種莖似葛的蔓草。即白英。茄科。多年生蔓草。《爾雅•釋草》:「苻,鬼目。」
  2. 荇菜的葉。《爾雅•釋草》:「莕,接余;其葉,苻。」
  3. 〔苻婁〕無枝而有瘤的病木。《爾雅•釋木》:“瘣木,苻婁。”
  4. 通「莩」。蘆葦稈中的白膜。《淮南子•俶真》:「蘆苻之厚。」
  5. 草的莩甲,即植物種子的外皮。《集韻•虞韻》:「苻,艸之莩甲。通作孚。」
  6. 姓(舊讀pu2)。《集韻•模韻》:「苻,氐姓,本作蒲,至苻堅(按:應為苻洪)更改為苻。」

● 苻

pú ㄆㄨˊ《集韻》蓬逋切,平模並。侯部。


  1. 〔萑苻〕也作「萑蒲」。澤名。《左傳•昭公二十年》:「鄭國多盗,取人于萑苻之澤。」

英語 kind of herb; type of grass

德語 Angelica anomala (白 芷 )​

法語 herbe

【漢典】

苻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苻 fú

名

(1) 即「白英」( Solanum lyratum )。又名鬼目草,莖似葛,葉圓有毛,子如耳璫,赤色,叢生 [bittersweet]。

如:苻蘺(植物名。即莞蒲。白芷的別稱)

(2) 通「莩」,蘆葦杆裏的薄膜 [membrane]

蘆苻之厚,通於無垠。——《淮南子·俶真》

(3) 姓(今讀 fú )。本作「蒲」,至苻洪更改爲「苻」。

如:苻秦(晉時五胡十六國中之前秦。爲苻氏所建,故稱);苻朗皁白(謂晉苻朗善識味,食鵝能知其毛色之事)

(4) 通「符」。符契 [document]

即上尚書,參以苻驗。——漢《史晨鄉孔廟後碑》

精通皓穹,三納苻銀。——漢《李翕析裏橋郙閣頌》

(5) 通「符」。符命,預言未來的神祕文書 [spell]

運天苻命。——漢《北軍中侯郭仲奇碑》

常用詞組


苻雄
【漢典】

苻 國語辭典

苻ㄈㄨˊfú
名
  1. 植物名。莖似葛,葉圓有毛,形如耳璫,赤色叢生。

  2. 姓。如十六國時前秦有苻堅。

【漢典】
【申集上】【艸】 苻·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5

苻 《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 苻·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5

【唐韻】防無切【集韻】馮無切,𠀤音扶。【爾雅·釋草】苻,鬼目。【註】莖似葛,葉圓而毛,子如耳璫,赤色,叢生。江東人呼鬼目草。

又姓。【晉書·載記苻洪傳】其先蓋有扈之苗裔,始其家池中蒲生,長五丈,五節,如竹形,因以爲氏。後洪以讖文有草付應王,又其孫堅背有草付字,遂改姓苻氏,自稱三秦王。

又【韻會】芳無切,音孚。草之莩甲。【史記·律書】甲者,言萬物剖苻甲而出也。【索隱註】苻甲,猶莩甲也。

又【正韻】薄胡切,音蒲。【左傳·昭二十一年】鄭子太叔興徒兵以攻萑苻之盜,盡殺之。

【漢典】
【卷五】【竹】

↳符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苻」字頭,请參考「符」字:)
【卷五】【竹】
《說文解字》

信也。漢制以竹,長六寸,分而相合。从竹付聲。防無切

《說文解字注》

(符)信也。漢制㠯竹,長六寸,分而相合。周禮:門關用符節。注曰:符節者,如今宫中諸官詔符也。小宰傅別,故書作傅辨,鄭大夫讀爲符別。漢孝文紀:始與郡國守相爲銅虎符、竹使符。應劭云:銅虎符一至五,國家當發兵,遣使至都合符,符合乃聽受之。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長五寸,鐫刻篆書:第一至第五。張晏曰:符以代古之圭璋,從𥳑易也。按許云六寸,漢書注作五寸,未知孰是。从竹付聲。防無切。古音在四部。

【漢典】

苻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fu˧˥ 唐代读音 bhio日语读音 SAYA AMAKAWA韩语罗马 PWU现代韩语 부

客家话 [台湾四县腔] fu2 pu2 [梅县腔] pu2 [海陆腔] fu2 pu2 [客英字典] fu1 pu2 [客语拼音字汇] pu2粤语 fu4

近代音 中古音 奉母 虞韻 平聲 扶小韻 防無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並母 侯部 ;王力系统:並母 侯部 ;

吴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苻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重定向至「符」。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符」 新郪虎符戰國晚期集成12108「符」 說文‧竹部「符」 睡.日乙104「苻」
金文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異體字
符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哹(fu2)
    2. 芙(fu2)
    3. 砩(fu2)
    4. 襥(fu2)
    5. 踾(fu2)
    6. 翇(fu2)
    7. 祓(fu2)
    8. 䋹(fu2)
    9. 㫙(fu2)
    10. 笰(fu2)
    11. 稪(fu2)
    12. 䞞(fu2)
同部首
    1. 䔠
    2. 萒
    3. 蔜
    4. 藻
    5. 蔶
    6. 䓨
    7. 䔻
    8. 䒱
    9. 萏
    10. 蘔
    11. 䕗
    12. 䔨
同筆畫
    1. 㳔
    2. 𠒍
    3. 怊
    4. 夌
    5. 泌
    6. 䆒
    7. 盱
    8. 茚
    9. 岹
    10. 斦
    11. 𠙉
    12. 殁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