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字義
● 苗
- 初生的植物或沒有秀穗的莊稼:禾~。麥~。樹~。幼~。~子(亦喻繼承某種事業的接班人)。~而不秀(只長苗而不秀穗,喻本身條件雖好,但沒有成就)。
- 形狀像苗的:火~兒。
- 某些初生的飼養的動物:魚~。
- 能使機體產生免疫力的微生物製劑:疫~。卡介~。
- 子孫後代:~裔。
- 中國少數民族,主要分佈於貴州、湖南、雲南、四川、湖北等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族。~繡。
- 姓。
英語 sprouts;Miao ethnic group
德語 Impfstoff (S, Med),Setzling (S),Sproß, Trieb (S),Tierjunge, Junge (S),sprießen, keimen, ausschlagen (V),Miao (Eig, Fam)
法語 pousse,jeune plant,vaccin,ethnie Miao
苗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名〉
(1) (會意。從田,從艸。田裏生長的形狀象草的東西。本義:禾苗,未吐穗的莊稼)
(2) 同本義;泛指初生的植物 [seedlings of cereal crops]
苗,草生於田者。——《說文》
無食我苗。——《詩·魏風·碩鼠》。傳:“嘉穀也。”
無苗。——《公羊傳·莊公七年》。注:“苗者禾也。生曰苗,秀曰禾。”
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孟子》
南門之外有黃犢食苗道左者。——《韓非子·內儲說上》
八月苗未枯。——宋· 沈括《夢溪筆談》
無苗時採。
有苗時採。
(3) 又如:補苗;間苗;秧苗;麥苗;豆苗;壯苗(健壯的幼苗)
(4) 指禾穀之實 [seed]。如:苗米(漕運上繳的官糧)
(5) 初生的動物 [the young of some animals]。如:魚苗;豬苗
(6) 子孫後代 [descendant]
大王劉氏苗族, 紹世而起。——《三國志·諸葛亮傳》
其先出自箕子苗。——《李翊碑》
(7) 又如:苗末(後代子孫);苗胄(後代的子孫);苗胤(子孫相承續。亦指後代子孫);苗嗣(後嗣,後代);苗緒(後代子孫)
(8) 事物的開端;事物的預兆 [beginning]
言者志之苗,行者文之根。——白居易《讀張籍古樂府》
(9) 又如:苗脈(比喻事物的根源);苗頭(端緒;預兆;因由)
(10) 露頭,岩層露出地表的部分 [outcrops]。如:礦苗;苗脈(指礦苗和礦脈)
(11) 我國古代部族名 [Miao tribe]。也稱“三苗”,“有苗”。如:苗民(指古代三苗部族之民;也指古三苗部族)
(12) 我國少數民族名。相傳爲古代三苗部族之後 [Miao nationality]。如:苗子(指苗族。分佈於四川、雲南、貴州、湖南、廣西、廣東等地);苗族(我國少數民族之一。半數以上在貴州,其餘分佈於雲南、四川、湖南、廣西、廣東等地)
(13) 火的灼熱發光的氣化部分 [flame]。如:火苗
(14) 含有天花病毒的物質或製劑或減毒結核桿菌劑 [vaccine]。如:牛痘苗;卡介苗
(15) 姓
詞性變化
〈動〉
(1) 莊稼出苗 [sprout;germinate]
苗而不秀者有矣夫。——《論語·子罕》
(2) 夏天的狩獵 [hunt in the summer]
之子於苗,選徒囂囂。——《詩·小雅·車攻》
春蒐,夏苗,秋獮,冬狩。——《左傳·隱公五年》
(3) 又如:苗田(指夏季的狩獵);苗狩(夏獵與冬獵)
常用詞組
苗 國語辭典
初生未開花的穀類植株。如:「禾苗」、「麥苗」、「秧苗」、「稻苗」。
初生的植物或指植物的嫩莖、嫩葉。如:「樹苗」、「花苗」、「豆苗」、「蒜苗」。
初生的動物。如:「魚苗」、「豬苗」。
事情的端緒。如:「愛苗」、「禍苗」。
露出地面的礦產。如:「玉苗」、「礦苗」。
中國少數民族之一。分布在大陸地區貴州、湖南、雲南等地。
疫苗,能使動物體產生免疫力的微生物劑。如:「卡介苗」。
姓。如漢代有苗蒲。
〔古文〕𡩈【唐韻】武儦切【集韻】【韻會】【正韻】眉鑣切,
𠀤音描。【說文】草生于田者,榖曰苗。凡草初生亦曰苗。【詩·王風】彼黍離離,彼稷之苗。【魏風】碩䑕碩䑕,無食我苗。【註】嘉穀也。
又【爾雅·釋天】夏獵曰苗。【註】爲苗除害也。【詩·小雅】之子于苗,𨕖徒囂囂。
又【書·舜典】𥨥三苗于三危。【史記·夏本紀註】《神異經》:西荒中有人焉,面目手足皆人形,而胳下有翼,不能飛,爲人饕餮,淫
𨓜無理,名曰苗民。
又【博雅】衆也。【後漢·鄧皇后紀】損膳解驂,以贍黎苗。
又胤也。【屈原·離騷】帝高陽之苗裔兮。【後漢·𡨥恂傳】功臣苗緒。
又地名。【左傳·襄二十六年】晉人與之苗。【註】苗,晉地。
又山名。【淮南子·修務訓】苗山之鋌。【註】苗山,利金所出也。
又姓。【晉語】苗棼皇,晉大夫。
又【韻補】眉彪切,音繆。【韓愈·楚國夫人墓銘】高陵相漢,義以家酬。遷于南陽,始自郞苗。
艸生於田者。从艸从田。武鑣切〖注〗𡩈,古文。
(苗)艸生於田者。从艸田。武鑣切。二部。按苗之故訓禾也。禾者、今之小米。詩。誕降嘉穀。維秬維秠。維虋維芑。爾雅、毛傳、說文皆曰虋、赤苗。芑、白苗。魏風。無食我苗。毛曰。苗、嘉榖也。此本生民詩。首章言黍。二章言麥。三章則言禾。春秋經莊七年。秋、大水。無麥苗。卄八年。冬、大無麥禾。麥苗卽麥禾。秋言苗。冬言禾。何休曰。苗者、禾也。生曰苗。秀曰禾。倉頡篇曰。苗者、禾之未秀者也。孔子曰。惡莠恐其亂苗。魏文矦曰。幽莠似禾。明禾與苗同物。苗本禾未秀之名。因以爲凡艸木初生之名。詩言稷之苗。稷之穗、稷之實、是也。說文立文當以苗字次虋字之前。云禾也。嘉榖也。則虋爲赤苗。籒文芑爲白苗。言之有序。艸生於田。皮傅字形爲說而已。○古或假苗爲茅。如士相見禮古文艸茅作艸苗。洛陽伽藍記所云魏時苗茨之碑、實卽茅茨。取堯舜茅茨不翦也。
苗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miɑu˧˥ 唐代读音 myɛu日语读音 NAE KARI韩语罗马 MYO现代韩语 묘越南语 meo
客家话 [台湾四县腔] meu5 miau2 meu2 [客英字典] miau2 [海陆腔] miau2 meu2 [东莞腔] miau2 [沙头角腔] miau2 [客语拼音字汇] meu2 miau2 [陆丰腔] miau3 [梅县腔] miau2 [宝安腔] miau2粤语 miu4
近代音 明母 蕭豪韻 平聲陽 苗小空;中古音 明母 宵韻 平聲 苗小韻 武瀌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明母 豪部 ;王力系统:明母 宵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