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tái

tāi

ㄊㄞˊ

ㄊㄞ

部首 艸

部外 5

總筆畫 11

薹 菭 箈 䈚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82D4

上中下结构

1225425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ackf

tir

ezj

44603

拼音 tái tāi

注音 ㄊㄞˊ ㄊㄞ

部首 艸 部外 5總筆劃 8

統一碼 82D4筆順 12254251

次 通 標

苔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苔

tái ㄊㄞˊ

     ◎ 隱花植物的一類,根、莖、葉的區別不明顯,常貼在陰溼的地方生長:青~。~蘚。~原。

其它字義


● 苔

tāi ㄊㄞˉ

     ◎ 〔舌~〕舌頭上面的垢膩,由衰死的上皮細胞和黏液等形成,觀察它的顏色可以幫助論斷病症。

英語 moss, lichen

德語 Kuvertüre, Anstrich. Belag (S)​,lava (S)

法語 surface de la langue,mousse,lichen

© 漢典

苔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苔 tāi

(1) ——“舌苔”( shétāi)

(2) 舌上的垢膩

(3) 另見 tái

基本詞義


◎ 苔 tái

〈名〉

(1) (形聲。從艸,臺聲。本義:青苔;也指苔類植物)

(2) 植物名。本作菭。又名地衣,水衣。屬隱花植物類,根、莖、葉區別不明顯,有青、綠、紫等色,多生於陰溼地方,延貼地面,故亦叫“地衣” [lichen;mosses]

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李白《長幹行》。又如:苔衣(即青苔。泛指苔蘚類植物);苔岑(不同的苔生在同一山崖上。比喻志同道合的朋友相聚在一起);苔錢(即苔。因苔點形圓如銅錢,故稱);苔茸(叢生的苔蘚)

(3) 長有苔蘚類植物的東西或地方 [mossy place]。如:苔砌(長有苔蘚的臺階);苔梅(根幹上寄生苔蘚的梅樹)

(4) 另見 tāi

常用詞組


苔蘚
© 漢典

苔 國語辭典

苔ㄊㄞˊtái
名
  1. 植物名。隱花植物,扁平微細,根、莖、葉區別不明顯,綠色。常延貼於潮溼地面或石頭上。

苔ㄊㄞtāi
  1. 參見「[[舌苔]]」條。

© 漢典
【申集上】【艸】 苔·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5

苔 《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 苔·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5

【唐韻】徒哀切【韻會】【正韻】堂來切,𠀤音臺。蘚也。【淮南子註】靑苔,水垢也。【陸龜蒙·苔賦】高有瓦苔,𤰞有澤葵,散岩竇者曰石髮,補空田者曰垣衣,在屋曰昔邪,在水曰陟釐。【述異記】苔,又名重錢,呼爲宣蘚,南人呼爲姤草。 【集韻】亦作菭。

© 漢典
【卷一】【艸】

菭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苔”字頭,請參考“菭”字:)
【卷一】【艸】
『說文解字』

水衣。从艸治聲。徒哀切

『說文解字注』

(菭)水靑衣也。依爾雅音義補靑字。醢人箈菹。鄭司農曰。箈。水中魚衣。玄謂箈、箭萌。玉裁按。先、後鄭異字。先鄭作菭、從艸。許說正同。後鄭作䈚、從竹。郭注爾雅引䈚菹鴈醢。從後鄭也。後鄭注當有菭當爲䈚四字、而佚。今本周禮作箈。混誤不成字。所當正者也。吳都賦注曰。海苔生海水中。正靑。狀如亂髮。乾之赤。鹽藏有汁。名曰濡苔。从艸。治聲。徒哀切。沈重云。北人丈之反。一部。今作苔。

© 漢典

苔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ʰĄi˧˥; tʰĄi˥ 唐代读音 *dhəi日语读音 KOKE韩语罗马 THAY现代韩语 태越南语 đầy

客家话 [台湾四县腔] toi2 [客英字典] toi2 [海陆腔] toi2 [梅县腔] toi2 [客语拼音字汇] toi2 [东莞腔] toi2 [陆丰腔] toi3 [宝安腔] toi2粤语 toi1 toi4潮州话 tai1

近代音 透母 皆來韻 平聲陽 臺小空;中古音 定母 咍韻 平聲 臺小韻 徒哀切 一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定母 咍部 ;王力系统:定母 之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苔 字源字形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薹
菭
箈
䈚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䑓(tai2)
    2. 邰(tai2)
    3. 䢰(tai2)
    4. 鲐(tai2)
    5. 枱(tai2)
    6. 㬃(tai2)
    7. 箈(tai2)
    8. 坮(tai2)
    9. 㒗(tai2)
    10. 籉(tai2)
    11. 薹(tai2)
    12. 䈚(tai2)
    13. 胎(tai1)
    14. 台(tai1)
    15. 孡(tai1)
    16. 囼(tai1)
    17. 珆(tai1)
同部首
    1. 蓙
    2. 蓂
    3. 茹
    4. 菮
    5. 艺
    6. 莪
    7. 芆
    8. 䕁
    9. 蓌
    10. 菪
    11. 蔥
    12. 莗
同筆畫
    1. 怛
    2. 㕉
    3. 朋
    4. 枩
    5. 咉
    6. 郏
    7. 祉
    8. 𠈠
    9. 䜤
    10. 癷
    11. 询
    12. 枒
小學古詩詞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唐·胡令能 《小儿垂钓》
初中古詩詞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唐·刘禹锡 《陋室铭》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