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jiù

ㄐㄧㄡˋ

部首 臼

部外 7

總筆畫 13

𠢎 𤰧 𦥶 𦦊 𤽲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8205

上下结构

3215112512153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vllb|eler

hxwks

nbky

77427

拼音 jiù

注音 ㄐㄧㄡˋ

部首 臼 部外 7總筆劃 13

統一碼 8205筆順 3215112512153

常 通 標

舅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舅

jiù ㄐㄧㄡˋ

  1. 母親的弟兄:~~。~父。~母。
  2. 妻的弟兄:妻~。
  3. 古代稱丈夫的父親:~姑(公婆)。“昔者吾~死於虎”。
  4. 古代帝王稱異姓大邦諸侯爲“伯舅”,異姓小邦諸侯爲“叔舅”。諸侯亦稱異姓大夫爲“舅”。

英語 mother's brother, uncle

德語 Onkel ( der Bruder der Mutter )​ (S)​,Schwager ( der Bruder der Frau )​ (S)​,Schwiegervater ( der Vater des Ehemannes )​ (S)

法語 oncle maternel

© 漢典

舅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舅 jiù

〈名〉

(1) (形聲。從男,臼聲。本義:舅父,指母之兄或弟)

(2) 同本義 [mother's brother]

母之兄、弟。妻之父爲外舅,從男,臼聲。凡異姓之稱,不得稱父,則舅之。——《說文》

王之元舅。——《詩·大雅·崧高》

於舅家見。——宋· 王安石《傷仲永》

復到舅家。

(3) 又如:舅氏(對舅的尊稱);舅公(父親的舅父);舅弟(舅父的兒子,年紀小於自己的。即表弟);舅兄(舅父之子年長於己者)

(4) 妻的弟或兄 [wife's brother]。如:妻舅;小舅子

(5) [古]∶古代稱丈夫的父親 [husband's father]

舅在則君舅,舅沒則曰先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

吾舅死於虎。——《禮記·檀弓》

(6) 又如:舅姑(公婆)

(7) 稱妻之父 [wife’s father]

婿親迎,見於舅姑。——《禮記·坊記》

(8) 古時天子稱異姓大邦諸侯爲伯舅,異姓小邦諸侯爲叔舅。又諸侯稱異姓大夫爲舅 [dukes]

小邦則曰叔舅。——《儀禮·覲禮》

使孔賜伯舅胙。——《左傳·僖公九年》

常用詞組


舅父舅姑舅舅舅媽舅母舅嫂舅子
© 漢典

舅 國語辭典

舅ㄐㄧㄡˋjiù
名
  1. 稱謂:➊ ​用以稱母親的兄弟。如:「舅舅」、「母舅」。《晉書·卷八五·何無忌傳》:「何無忌,劉牢之之甥,酷似其舅。」➋ ​用以稱妻子的兄弟。如:「妻舅」、「大舅爺」、「小舅子」。也稱為「舅子」。➌ ​古代婦女尊稱丈夫的父親。如:「舅姑」。《禮記·檀弓下》:「昔者,吾舅死於虎,吾夫又死焉。」漢·鄭玄·注:「夫之父曰舅。」

  2. 姓。如春秋時晉國有舅犯。

© 漢典
【未集下】【臼】 舅·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7

舅 《康熙字典》

【未集下】【臼】 舅·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7

【廣韻】其久切【集韻】【韻會】【正韻】巨九切,𠀤音臼。【爾雅·釋親】母之晜弟爲舅,母之從父晜弟爲從舅。【詩·秦風】我送舅氏,曰至渭陽。

又【大雅】王之元舅,文武是憲。

又【爾雅·釋親】婦稱夫之父曰舅,稱夫之母曰姑。【禮·內則】婦事舅姑,如事父母。

又【爾雅·釋親】妻之父爲外舅。

又姓。【姓譜】晉大夫舅犯之後。

又通作咎。【儀禮·士昏禮註】古文舅皆作咎。【𥡆天子傳】咎氏。【郭璞註】咎猶舅也。

又【韻補】叶暨几切,音麂。【前漢·敘傳】遭成之逸,政自諸舅。陽平作威,誅加卿宰。宰,獎里切。

又【易林】潔身白齒,衰老復起。多孫衆子,宜利姑舅。

又叶跽許切,音矩。【韓愈·元和聖德詩】皇帝曰吁,伯父叔舅。各安爾位,訓厥甿畮。畮音姥。

© 漢典
【卷十三】【男】

舅 《说文解字》

【卷十三】【男】
『說文解字』

母之兄弟爲𦥶,妻之父爲外𦥶。从男臼聲。其久切

『說文解字注』

(舅)母之兄弟爲舅。釋親曰。母之晜弟爲舅。毛傳同。按周人謂兄爲晜也。舅之言舊也。猶姑之言故也。父之昆弟偁父。母之昆弟不得偁父。故偁舅。凡同姓可偁父。凡異姓不可偁父。故舅之也。今俗人言舅父者、非也。母之父母曷爲曰外王父、外王母與。父之父母偁王父王母。故母之父母得偁王父王母而外以別之也。父之昆弟偁從父。故母之?妹偁從母也。舍是則異姓無有偁父母者也。異姓可偁舅。故婦偁夫之父曰舅。男子偁妻之父曰外舅。母之從父昆弟曰從舅。又偁父之舅曰大舅。見後漢書。大者、今太字。妻之父爲外舅。男子於妻父亦言舅。對妻之舅吾父爲偁也。母之昆弟不曰外舅者、妻黨之別於母黨也。从男。臼聲。其九切。三部。

© 漢典

舅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ɕiou˥˧ 唐代读音 ghiǒu日语读音 SHUUTO韩语罗马 KWU现代韩语 구越南语 cậu

客家话 [海陆腔] kiu1 kiu3 [宝安腔] kiu1 [沙头角腔] kieu1 [客语拼音字汇] kiu1 [台湾四县腔] kiu1 kiu3 [东莞腔] kiu1 [客英字典] kiu1 kiu3 [梅县腔] kiu1 [陆丰腔] kiu1粤语 kau3 kau5

近代音 見母 尤侯韻 去聲 臼小空;中古音 群母 有韻 上聲 舅小韻 其九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溪母 蕭部 ;王力系统:羣母 幽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舅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舅」 說文‧男部「舅」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𠢎
𤰧
𦥶
𦦊
𤽲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䊘(jiu4)
    2. 㝌(jiu4)
    3. 廐(jiu4)
    4. 倃(jiu4)
    5. 鷲(jiu4)
    6. 㺩(jiu4)
    7. 旧(jiu4)
    8. 䛮(jiu4)
    9. 柩(jiu4)
    10. 匛(jiu4)
    11. 䬨(jiu4)
    12. 䆒(jiu4)
同部首
    1. 舃
    2. 䑔
    3. 䑗
    4. 舀
    5. 舄
    6. 舉
    7. 與
    8. 舂
    9. 䑕
    10. 䑘
    11. 舁
    12. 舆
同筆畫
    1. 獆
    2. 湬
    3. 媱
    4. 嗦
    5. 鉤
    6. 詬
    7. 塪
    8. 嗵
    9. 蓞
    10. 滝
    11. 飮
    12. 𠍍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