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chén

ㄔㄣˊ

部首 臣

部外 0

總筆畫 6

𢘑 𢘗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81E3

单一结构

125125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ahnh

slsl

ha

71712

拼音 chén

注音 ㄔㄣˊ

部首 臣 部外 0總筆劃 6

統一碼 81E3筆順 125125

常 通 標

臣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臣

chén ㄔㄣˊ

  1. 君主時代的官吏,有時亦包括百姓:~僚。~子。~服。君~。
  2. 官吏對君主的自稱:“王必無人,~願奉璧往使。”
  3. 古人謙稱自己。
  4. 古代指男性奴隸:~僕。~虜。

英語 minister, statesman, official

德語 Würdenträger (S)​,Beamte(r)​ ,Vasall

法語 sujet (personne)​,ministre

© 漢典

臣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臣 chén

〈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隻豎立的眼睛形。人在低頭時,眼睛即處於豎立的位置,字形正表示了俯首屈從之意。本義:男性奴隸)

(2) 同本義 [male slave]

臣,事君者也。象屈服之形。——《說文》

仕於公曰臣。——《禮記·禮運》

事君不貳是謂臣。——《國語·晉語》

臣治煩去惑者也。——《左傳·成公二年》

臣妾逋逃。——《書·費誓》。鄭注:“臣妾,廝役之屬也。”

臣則左之。——《禮記·少儀》。注:“謂囚俘。”

雖臣虜之勞不苦於此矣。——《韓非子·五蠹》

(3) 又如:臣妾(古時對奴隸的稱謂。男曰臣,女曰妾);臣役(泛指奴僕);臣御(臣妾僕御);臣宰(本指奴隸。後亦以稱輔佐帝王的臣佐)

(4) 國君所統屬的衆民 [subject]。如:臣庶(臣民);臣姓(羣臣百姓)

(5) 君主制時的官吏 [official under a feudal ruler;subject]

今功臣名將,雁行有序。——南朝樑· 丘遲《與陳伯之書》

侍衛之臣不懈於內。——諸葛亮《出師表》

(6) 又如:臣門如市(形容官宦門下鑽營者極多,竟像集市一樣熱鬧);臣下(臣子。君主制時代的官吏);臣人(臣下)

(7) 君主制時的高級官員;大臣 [minister]

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忠良死節之臣。——諸葛亮《出師表》

(8) 又如:忠臣;奸臣

(9) 古人自稱 [I]

(10) 古代大臣對君的自稱

臣竊見先帝欲開西域。——《後漢書·班超傳》

(11) 又如:臣下(古時官吏對君主的自稱)

(12) 對父的自稱

始大人常以臣無賴。——《史記·高帝紀》

(13) 對一般人的自稱。表示自謙

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無如季相。——《史記》

詞性變化

◎ 臣 chén

〈動〉

(1) 役使 [enslave]。如:臣虜(奴役,役使)

(2) 臣服 [submit oneself to the rule of;acknowledge allegiance to]

匈奴背叛不臣。——《鹽鐵論·本議》

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戰國策·秦策》。注:“服也。”

(3) 又如:臣優(聽命於人或屈服爲臣。同臣服);臣事(以人臣之禮聽命行事。相當於臣服)。又指爲臣,作臣子。如:臣仕(爲人臣而任官職);臣臣(爲臣者盡爲臣之道)

常用詞組


臣服臣僚臣虜臣僕臣妾臣子
© 漢典

臣 國語辭典

臣ㄔㄣˊchén
名
  1. 俘虜、奴隸。《書經·費誓》:「臣妾逋逃。」漢·孔安國·傳:「役人賤者,男曰臣,女曰妾。」《禮記·少儀》:「臣則左之。」漢·鄭玄·注:「臣,謂囚俘。」

  2. 君王時代的官吏。《論語·八佾》:「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禮記·禮運》:「君位危,則大臣倍,小臣竊。」

  3. 古人對君、父或一般人的自謙之詞。《史記·卷八·高祖本紀》:「高祖奉玉卮,起為太上皇壽曰:『始大人常以臣無賴,不能治產業,不如仲力。』」《文選·諸葛亮·出師表》:「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

  4. 姓。如漢代有臣綜。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動
  1. 服從。如:「臣服」。《韓非子·五蠹》:「魯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國,境內之民,莫敢不臣。」

  2. 統率、使之服從而為臣。《左傳·昭公七年》:「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戰國策·秦策四》:「兵甲之強,壹毀魏氏之威,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

© 漢典
【未集下】【臣】 臣·康熙筆画:6 ·部外筆画:0

臣 《康熙字典》

【未集下】【臣】 臣·康熙筆画:6 ·部外筆画:0

〔古文〕𢘑【唐韻】植鄰切【集韻】【韻會】丞眞切,𠀤音辰。事人之稱。【說文】臣,牽也,事君也。象屈服之形。【白虎通】臣者,纏也,勵志自堅固也。【廣韻】伏也。仕於公曰臣,任於家曰僕。【易·序卦】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詩·小雅】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又【前漢·王陵傳】陳平謝曰:主臣。【註】文穎曰:惶恐之辭,猶今言死罪。晉灼曰:主,擊也。臣,服也。言其擊服。惶恐之辭。【通雅】發語敬謝之辭,猶主在上,臣在下,自然敬恐也。

又姓。【奇姓通】唐臣悅,著平陳紀。

又【韻補】叶音禪。【道藏歌】躋景西那東,肆覲善因緣。常融無地官,皆是聖皇臣。

© 漢典
【卷三】【臣】

臣 《说文解字》

【卷三】【臣】
『說文解字』

牽也。事君也。象屈服之形。凡臣之屬皆从臣。植鄰切

『說文解字注』

(臣)牽也。以㬪韵釋之。春秋說、廣雅皆曰。臣、堅也。白虎通曰。臣者、繵也。屬志自堅固也。事君者。者各本作也。今正。象屈服之形。植鄰切。十二部。按論語音義。𢘗?鄰切。古臣字。陸時武后字未出也。武后埊𢘗二字見戰國策。六朝俗字也。凡臣之屬皆从臣。

© 漢典

臣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ʂʰən˧˥ 唐代读音 *zhin日语读音 OMI KERAI韩语罗马 SIN现代韩语 신越南语 thần

客家话 [东莞腔] sin2 [台湾四县腔] siin2 tsiin2 [宝安腔] cin2 [海陆腔] shin2 chin2 [客英字典] chin2 shin2 [沙头角腔] cin2 [梅县腔] shin2 chin2 [陆丰腔] shin3 chin3 [客语拼音字汇] sin2粤语 san4

近代音 穿母 真文韻 平聲陽 陳小空;中古音 禪母 眞韻 平聲 辰小韻 植鄰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定母 先部 ;王力系统:禪母 真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臣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臣」 甲2851合20355「臣」 毛公鼎西周晚期集成2841「臣」 包2.7「臣」 說文‧臣部「臣」
「臣」 中山王昔鼎戰國晚期集成2840「臣」 曾155
「臣」 郭.老丙.3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𢘑
𢘗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麎(chen2)
    2. 敶(chen2)
    3. 煁(chen2)
    4. 晨(chen2)
    5. 鈂(chen2)
    6. 䢻(chen2)
    7. 莀(chen2)
    8. 螴(chen2)
    9. 愖(chen2)
    10. 桭(chen2)
    11. 䚘(chen2)
    12. 䜟(chen2)
同部首
    1. 䑐
    2. 臦
    3. 臧
    4. 臨
    5. 臨
    6. 䑑
    7. 臩
    8. 臤
    9. 臥
同筆畫
    1. 㡰
    2. 㼗
    3. 㣕
    4. 伣
    5. 攷
    6. 㭁
    7. 忔
    8. 瓧
    9. 庅
    10. 𠆵
    11. 吗
    12. 众
初中古詩詞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唐·李商隐 《贾生》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汉·司马迁 史记. 绛侯周勃世家《周亚夫军细柳》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西汉·刘向 《唐雎不辱使命》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西汉·刘向 《唐雎不辱使命》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先秦·《战国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先秦·《战国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