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nóng

ㄋㄨㄥˊ

部首 肉

部外 13

總筆畫 17

簡體 脓

醲 𧗕 脓 癑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81BF

左右结构

3511251221131153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emae

btwv

qkkg

75232

拼音 nóng

注音 ㄋㄨㄥˊ

部首 肉 部外 13總筆劃 17

統一碼 81BF筆順 35112512211311534

通

膿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膿

nóng ㄋㄨㄥˊ

     ◎ 見“膿”。

英語 pus

德語 Eiter (S, Med)​,eitrig (Adj)

法語 pus

© 漢典

膿 國語辭典

膿ㄋㄨㄥˊnóng
名
  1. 傷口因細菌感染,組織遭其腐敗分解而成的黃白色汁液。如:「化膿」、「流膿」。《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列傳》:「此病疽也,內發於腸胃之間,後五日當臃腫,後八日嘔膿死。」

副
  1. 腐爛。《齊民要術·卷二·水稻》:「稻曲長七八寸,陳草復起,以鎌侵水芟之,草悉膿死。」

形
  1. 肥厚。《文選·曹植·七啟》:「玄熊素膚,肥豢膿肌。」

© 漢典
【未集下】【肉】 膿·康熙筆画:19 ·部外筆画:13

膿 《康熙字典》

【未集下】【肉】 膿·康熙筆画:19 ·部外筆画:13

【廣韻】【集韻】【韻會】𠀤奴冬切,音農。【說文】腫血也。【玉篇】癰疽潰也。【史記·倉公傳】後八日嘔膿。

又【釋名】膿,醲也,汁醲厚也。【曹植·七啟】肥豢膿肌。

又爛也。【齊民要術】水稻苗長七八寸,陳草復起。以鐮浸水芟之,草悉膿死。

© 漢典
【】【】

膿 《说文解字》

【】【】
『說文解字注』
俗𧗕。从肉。農聲。周禮注如此作。
© 漢典

膿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nuŋ˧˥ 日语读音 UMI韩语罗马 NONG现代韩语 농越南语 nọng

客家话 [台湾四县腔] nung2 [东莞腔] lung2 [沙头角腔] lung2 [客英字典] nung2 [海陆腔] nung2 [梅县腔] nung2 [客语拼音字汇] nung2 [宝安腔] lung2粤语 nung4

近代音 泥母 東鍾韻 平聲陽 膿小空;中古音 泥母 冬韻 平聲 農小韻 奴冬切 一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泥母 冬部 ;王力系统:泥母 冬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膿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𧗕」 說文‧血部「膿」「脓」 「膿」
「膿」 說文俗字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醲
𧗕
脓
癑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禯(nong2)
    2. 浓(nong2)
    3. 㶶(nong2)
    4. 農(nong2)
    5. 侬(nong2)
    6. 秾(nong2)
    7. 濃(nong2)
    8. 蕽(nong2)
    9. 噥(nong2)
    10. 䢉(nong2)
    11. 辳(nong2)
    12. 哝(nong2)
同部首
    1. 肋
    2. 朙
    3. 膋
    4. 朊
    5. 胶
    6. 脫
    7. 䏐
    8. 膖
    9. 膢
    10. 脴
    11. 朠
    12. 腮
同筆畫
    1. 颷
    2. 薷
    3. 繤
    4. 鍍
    5. 噿
    6. 擬
    7. 蟝
    8. 儢
    9. 闆
    10. 䭆
    11. 䫚
    12. 罅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