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hū

wǔ

ㄏㄨ

ㄨˇ

部首 肉

部外 12

總筆畫 16

脢 𣊲 𦣌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81B4

左右结构

351131122221444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erlo|etgo

botf

qmeu

78231

拼音 hū wǔ

注音 ㄏㄨ ㄨˇ

部首 肉 部外 12總筆劃 16

統一碼 81B4筆順 3511311222214444

膴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膴

hū ㄏㄨˉ

  1. 古代祭祀用的大塊魚、肉:“祭~。”
  2. 無骨的乾肉:“凡祭祀,共豆脯,薦脯,~,胖,凡臘物。”
  3. 大塊魚肉。

其它字義


● 膴

wǔ ㄨˇ

  1. 肥沃:“周原~~。”
  2. 厚:“瑣瑣姻亞,則無~仕。”
  3. 盛,多:民蕃物~。

英語 fine

德語 Dörrfleisch (S)

法語 fertile,riche,abondant

© 漢典

膴 國語辭典

膴ㄏㄨhū
名
  1. 去骨的乾肉。《說文解字·肉部》:「膴,無骨腊也。」《周禮·天官·腊人》:「凡祭祀共豆脯,薦脯、膴、胖凡腊物。」

  2. 法則。《詩經·小雅·小旻》:「民雖靡膴,或哲或謀。」漢·鄭玄·箋:「膴,法也。」

膴ㄨˇwǔ
形
  1. 土地肥美。《玉篇·肉部》:「膴,土地腴美。」《詩經·大雅·綿》:「周原膴膴,堇荼如飴。」唐·劉禹錫〈連州刺史廳壁記〉:「原鮮而膴,卉物柔澤。」

  2. 厚。《詩經·小雅·節南山》:「瑣瑣姻亞,則無膴仕。」漢·毛亨·傳:「膴,厚也。」漢·鄭玄·注:「妻黨之小人,無厚任用之,置之大位,重其祿也。」

© 漢典
【未集下】【肉】 膴·康熙筆画:18 ·部外筆画:12

膴 《康熙字典》

【未集下】【肉】 膴·康熙筆画:18 ·部外筆画:12

【唐韻】荒烏切【集韻】【韻會】【正韻】荒胡切,𠀤音呼。【說文】無骨腊也。揚雄說,鳥腊也。

又大臠也。【博雅】膴,脯也。【周禮·天官·內饔】凡掌共羞脩𠛬膴胖骨鱐,以待共膳。【註】膴,䐑肉大臠,所以祭者。【禮·少儀】祭膴。【註】膴,大臠,謂刳魚腹也。

又【廣韻】武夫切【集韻】微夫切,𠀤音無。義同。

又法也。【詩·小雅】民雖靡膴。【箋】膴,法也。【釋文】膴,沈音無。

又【廣韻】方矩切【集韻】【韻會】罔甫切,𠀤音武。【廣韻】土地腴美膴膴然。【集韻】美也。【韻會】厚也。【詩·大雅】周原膴膴。【傳】膴膴,美也。【釋文】音武。

又【小雅】瑣瑣姻亞,則無膴仕。【張載七哀詩】原陵鬱膴膴。【註】膴膴,肥美也。

又【集韻】【韻會】𠀤火羽切,音詡。【集韻】脯也。一曰腂肉大臠。【韻會】大臠謂刳魚腹。讀如哻。【儀禮·有司徹】皆加膴祭于其上。【註】膴,讀如殷哻之哻。刳魚時割其腹,以爲大臠也。

又【集韻】謨杯切,音枚。背肉也。心上口下也。

又蒙脯切,音橅。無骨腊也。

© 漢典
【卷四】【肉】

膴 《说文解字》

【卷四】【肉】
『說文解字』

無骨腊也。楊雄說:鳥腊也。从肉無聲。《周禮》有膴判。讀若謨。荒烏切

『說文解字注』

(膴)無骨腊也。腊今字也。日部作㫺。腊人。掌乾肉。凡田獸之脯腊膴胖之事。脯腊皆謂乾肉。故許釋膴爲無骨腊。葢賈侍中周禮解詁說。與鄭司農云。膴、膺肉。杜子春云。膴、胖皆謂夾脊肉。後鄭云。公食大夫禮曰。庶羞皆有大。有司曰。主人亦一魚加膴祭于其上。内則曰。麋鹿田豕麕皆有胖。足相參正也。大者胾之大臠。膴者魚之反覆。膴又詁曰大。二者同矣。則是膴亦䐑肉大臠。胖宜爲脯而腥。胖之言片也。析肉意也。按依後鄭說。膴胖皆非腊也。趙商問腊人掌凡乾肉而有膴胖何。鄭荅雖鮮亦屬腊人。此可證膴胖之非腊。許說葢偏執耳。下文云周禮有膴判。易胖爲判。度許亦必釋爲腊屬。而今亡其說矣。無骨之腊、故其字從肉。無骨則肥美、故引伸爲凡美之偁。毛詩傳曰。膴膴、美也。楊雄說鳥腊。此別一義。鳥腊必非無骨也。葢楊雄蒼頡訓纂一篇中有此語。从肉。無聲。荒胡切。五部。周禮有膴判。按周禮作胖。鄭大夫云。胖讀爲判。許同之。半部釋胖爲半體。讀若謨。後鄭云。膴又詁曰大。注有司徹云。膴讀如殷冔之冔。則讀同幠。火吳反。

© 漢典

膴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xu˥; wu˨˩˦ 日语读音 HOJISHI韩语罗马 MWU现代韩语 무

客家话 [海陆腔] wu2 fu2 [客英字典] vu3 fu2 [台湾四县腔] wu2 fu2粤语 fu1 mou5

近代音 中古音 微母 虞韻 平聲 無小韻 武夫切 三等 合口;曉母 模韻 平聲 呼小韻 荒烏切 一等 合口;微母 麌韻 上聲 武小韻 文甫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明母 模部 ;曉母 模部 ;王力系统:明母 魚部 ;曉母 魚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膴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膴」 說文‧肉部「膴」
說文小篆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異體字
脢
𣊲
𦣌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歑(hu1)
    2. 昒(hu1)
    3. 垀(hu1)
    4. 呼(hu1)
    5. 滹(hu1)
    6. 忽(hu1)
    7. 乎(hu1)
    8. 曶(hu1)
    9. 謼(hu1)
    10. 苸(hu1)
    11. 乯(hu1)
    12. 戱(hu1)
    13. 啎(wu3)
    14. 娒(wu3)
    15. 五(wu3)
    16. 娬(wu3)
    17. 妩(wu3)
    18. 熓(wu3)
    19. 儛(wu3)
    20. 嫵(wu3)
    21. 迕(wu3)
    22. 䒉(wu3)
    23. 潕(wu3)
    24. 逜(wu3)
同部首
    1. 胙
    2. 肹
    3. 䏻
    4. 腟
    5. 脤
    6. 臌
    7. 䏎
    8. 䑅
    9. 䐨
    10. 㬶
    11. 膻
    12. 䐀
同筆畫
    1. 䠐
    2. 瘺
    3. 髵
    4. 壄
    5. 隭
    6. 孹
    7. 𠂅
    8. 縪
    9. 䁩
    10. 𠐖
    11. 螭
    12. 犝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