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còu

ㄘㄡˋ

部首 肉

部外 9

總筆畫 13

傶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8160

左右结构

351111134113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edwd

bqkk

qcag

75284

拼音 còu

注音 ㄘㄡˋ

部首 肉 部外 9總筆劃 13

統一碼 8160筆順 3511111341134

標

腠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腠

còu ㄘㄡˋ

  1. 肌肉的紋理:~理(中醫指皮下肌肉之間的空隙和皮膚的紋理)。
  2. 皮膚。

英語 between the skin and the flesh

法語 stries du muscle,peau

© 漢典

腠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腠 còu

〈名〉

(形聲。從肉,奏聲。本義:腠理。皮下肌肉之間的空隙) 同本義 [natural fibre veins of skin]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韓非子》

常用詞組


腠理
© 漢典

腠 國語辭典

腠ㄘㄡˋcòu
名
  1. 肌膚的紋理。漢·桓寬《鹽鐵論·輕重》:「夫拙醫不知脈理之腠,血氣之分。」

© 漢典
【未集下】【肉】 腠·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9

腠 《康熙字典》

【未集下】【肉】 腠·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9

【集韻】【韻會】【正韻】𠀤千𠋫切,音凑。膚腠也,肉理分際也。【儀禮·鄕飮酒禮】皆右體進腠。【註】腠理也。【史記·扁鵲傳】君有疾,在腠理。【註】腠謂皮膚。【後漢·郭玉傳】腠理至微。【註】腠理,皮膚之閒也。【抱朴子·極言卷】脣焦脈白,腠理萎瘁者,血滅之證也。

又【正字通】通作奏。【儀禮·公食大夫禮】載體進奏。【註】奏謂皮膚之理也。

© 漢典

腠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sʰou˥˧ 日语读音 KIME韩语罗马 CWU现代韩语 주

客家话 [客英字典] ceu5 [海陆腔] ceu5 [梅县腔] ceu5 [台湾四县腔] ceu5 [客语拼音字汇] ceu4粤语 cau3

近代音 中古音 清母 候韻 去聲 輳小韻 倉奏切 一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清母 侯部 ;王力系统:清母 侯部 ;

吴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腠 字源字形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傶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傶(cou4)
    2. 楱(cou4)
    3. 湊(cou4)
    4. 輳(cou4)
    5. 凑(cou4)
    6. 辏(cou4)
同部首
    1. 䐾
    2. 䏚
    3. 能
    4. 脃
    5. 腳
    6. 䐷
    7. 朦
    8. 㬷
    9. 䐅
    10. 㭀
    11. 䏍
    12. 朧
同筆畫
    1. 䢤
    2. 筨
    3. 禓
    4. 稑
    5. 椸
    6. 窩
    7. 頋
    8. 瑵
    9. 幋
    10. 㙜
    11. 碉
    12. 碐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