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shuí

ㄕㄨㄟˊ

部首 肉

部外 8

總筆畫 12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813D

左右結構

35113241112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ewyg

bog

qni

70215

拼音 shuí

注音 ㄕㄨㄟˊ

部首 肉 部外 8總筆劃 12

基本區 813D筆順 351132411121

脽 基本解釋

● 脽

shuí ㄕㄨㄟˊ


  1. 臀部。《説文•肉部》:“脽,𡱂也。”《廣雅•釋親》:“臀謂之脽。”
  2. 尾椎骨。《正字通•肉部》:“脽,𡱂骨也。”《素問•六元正紀大論》:“感于寒,則病人關節禁固,腰脽痛。”
  3. 地名。在今山西省萬榮縣。《漢書•武帝紀》:“立后土祠于汾陰脽上。”

英語 (Cant.) a child's penis

【漢典】
【未集下】【肉】 脽·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8

脽 《康熙字典》

【未集下】【肉】 脽·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8

【唐韻】示隹切【集韻】【韻會】【正韻】視隹切,𠀤音誰。【說文】𡱂也。【正韻】髖也。【正字通】尻骨也。【博雅】臀謂之脽。【前漢·東方朔傳】連脽尻。【註】臀也。

又【韻會】一曰地名,祠后土處。【史記·孝武紀】始立后土祠汾隂脽上。【註】脽者,河東岸特堆堀,長四五里,廣一里餘,高十餘丈。汾隂地堆之上,后土祠在西,脽在巨靈坐處,西流與河合,以特堆象此爲名。師古曰:以形高起,如人尻脽也。一說地本名鄈,音葵,彼鄕人呼如誰,轉爲脽耳,故漢舊儀云:葵上。

又【集韻】川佳切,音推。

又【五音集韻】職流切,音周。義𠀤同。

【漢典】
【卷四】【肉】

脽 《說文解字》

【卷四】【肉】
『說文解字』

𡱂也。从肉隹聲。示隹切

『說文解字注』

(脽)𡱂也。𡱂,鍇作尻,非也。東方朔傳曰:臣觀其臿齒牙,樹頰胲,吐脣吻,擢頷頤,結股腳。連脽尻。每句二字皆相爲屬别。師古曰:脽,臀也。本說文也。渾言則𡱂尻爲一。尸部曰:尻,𦞠也。朔傳曰尻益高是也。析言則𡱂統之。尻乃近穢處,今北方俗云溝子是也。連脽尻者,斂足而立之狀。漢武帝紀:立后土祠於汾陰脽上。如淳曰:脽者,河之東岸特堆。魏土地記云:河東郡北八十里有汾陰城,北去汾水三里,城西北隅曰脽丘。詳邑部鄈下。从肉隹聲。示隹切。十五部。

【漢典】

脽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ʂuei˧˥

客家话 [海陆腔] sui2 zui1 [客英字典] sui2 [台湾四县腔] sui2 zui1 [梅县腔] shui2粤语 seoi4 zeoi1

近代音 中古音 禪母 脂韻 平聲 誰小韻 視隹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定母 灰部 ;王力系统:禪母 微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脽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脽」 乙4062合6649「」 𩿊公劍春秋晚期集成11651「脽」 說文‧肉部「脽」
「脽」 鄂君啟舟節戰國中期集成12113
甲骨文 金文 說文小篆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谁(shui2)
    2. 𠓤(shui2)
    3. 誰(shui2)
同部首
    1. 臝
    2. 朠
    3. 䏼
    4. 腗
    5. 膙
    6. 䐄
    7. 胼
    8. 膲
    9. 膍
    10. 腅
    11. 膦
    12. 䑌
同筆畫
    1. 棲
    2. 賀
    3. 䬪
    4. 悲
    5. 椙
    6. 腚
    7. 㗡
    8. 䬨
    9. 䖐
    10. 蛬
    11. 傢
    12. 傆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