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pǐ

ㄆㄧˇ

部首 肉

部外 7

總筆畫 11

痞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8134

左右结构

3511132425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egik|edhk

bmfr

qgj

71269

拼音 pǐ

注音 ㄆㄧˇ

部首 肉 部外 7總筆劃 11

統一碼 8134筆順 35111324251

脴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脴

pǐ ㄆㄧˇ

     ◎ 古同“痞”,中醫指腹內結塊的病症。

© 漢典
【午集中】【疒】 痞·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7

痞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脴”字頭,請參考“痞”字。)
【午集中】【疒】 痞·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7

【唐韻】符鄙切【集韻】【韻會】部鄙切,𠀤音否。【說文】痛也。【徐曰】又病結也。【增韻】氣隔不通。【玉篇】腹內結病。【廣韻】腹內結痛。【正字通】方書,不痛者為痞滿,痛者為結胷。胷痺,有因下而結者,從虛及陽氣下陷治之。有不因下而痞者,從上虛及痰飲食鬱濕熱治之。

又【廣韻】方美切【集韻】補美切,𠀤音鄙。義同。

又【集韻】俯九切,音缶。病也。

又【廣韻】芳杯切,音肧。弱也。

又【集韻】晡枚切,音桮。弦病。

© 漢典
【卷七】【疒】

痞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脴”字頭,請參考“痞”字:)
【卷七】【疒】
『說文解字』

痛也。从疒否聲。符鄙切

『說文解字注』

(痞)痛也。廣韵曰。腹內結痛。从𤕫。否聲。符鄙切。古音在一部。

© 漢典

脴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pʰi˨˩˦

粤语 pei2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脴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重定向至「痞」。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痞」 說文‧疒部「脴」
說文小篆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痞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㱟(pi3)
    2. 劈(pi3)
    3. 銢(pi3)
    4. 䏘(pi3)
    5. 諀(pi3)
    6. 䚹(pi3)
    7. 疋(pi3)
    8. 匹(pi3)
    9. 㨽(pi3)
    10. 圮(pi3)
    11. 嶏(pi3)
    12. 噽(pi3)
同部首
    1. 䐆
    2. 䐜
    3. 臊
    4. 肓
    5. 肦
    6. 䐼
    7. 䏙
    8. 腵
    9. 膕
    10. 朡
    11. 腨
    12. 脱
同筆畫
    1. 挲
    2. 跃
    3. 渍
    4. 啛
    5. 䢜
    6. 烯
    7. 掫
    8. 𠊼
    9. 寀
    10. 崩
    11. 皉
    12. 唫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