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lú

ㄌㄨˊ

部首 肉

部外 5

總筆畫 9

繁體 臚

臚 㱺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80EA

左右结构

351121513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ehnt

bys

qixm

71207

拼音 lú

注音 ㄌㄨˊ

部首 肉 部外 5總筆劃 9

統一碼 80EA筆順 351121513

標

胪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臚

(臚)

lú ㄌㄨˊ

  1. 傳語,陳述:~布(宣佈,陳述)。~言(傳言)。~句(上傳語告下爲“臚”,下傳語告上爲“句”)。~心(陳述心情)。~唱(科舉時代進士殿試後,按甲第唱名傳呼召見。亦稱“傳臚”)。
  2. 陳列:~列。
  3. 〔鴻~〕古代官名。
  4. 腹前的肉。

英語 arrange in order; display

德語 abbalgen, Fell abziehen ,darlegen, erklären

法語 exposer,étaler,disposer,arranger

© 漢典

胪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臚

臚 lú

〈名〉

(1) (形聲。從肉,盧聲。本義:皮)

(2) 同本義 [skin]

臚,皮也。——《說文》

臚革充盈。——《禮記·禮運》。疏:“革外之薄皮。”

(3) 肚腹 [belly]。如:臚脹(病名。腹脹);臚腫(腹腫)

(4) 額頭 [front]

七液洞流衝臚問。——《黃庭內景經》。務成子注:“臚間兩眉間,謂額也。”

詞性變化


◎ 臚

臚 lú

〈動〉

(1) 陳述 [narrate]

臚,敘也。——《爾雅》

臚於郊祀。——《史記·六國年表》。索隱:“陳也。”

(2) 又如:臚敘(依次陳述);臚陳(一一陳述);臚情(陳情)

(3) 報告 [report]

風聽臚言於市。——《國語·晉語》。注:“傳也。”

大行設九賓臚句。——《漢書·叔孫通傳》

(4) 又如:臚傳(對下傳告);臚句(猶臚傳);臚唱(宋以後科舉考試,進士殿試畢,按曰第唱名傳呼召見)

(5) 通“旅”。祭 [offer sacrifice to]

© 漢典
【未集下】【肉】 臚·康熙筆画:22 ·部外筆画:16

臚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胪”字頭,請參考“臚”字。)
【未集下】【肉】 臚·康熙筆画:22 ·部外筆画:16

【唐韻】力居切【集韻】【正韻】凌如切,𠀤音閭。【說文】皮也。【抱朴子·至理卷】淳于能解臚以理腦。

又【廣韻】腹前曰臚。【通雅】臚脹,腹彭脹也。

又【玉篇】臚,陳也。【廣韻】陳,序也。【爾雅·釋言】臚,敘也。【疏】以禮陳敘於賔客也。【史記·六國表】臚於郊祀。【前漢·郊祀歌】殷勤此路臚所求。

又【正韻】傳也。【晉語】聽臚言於市。【註】臚,傳也。【史記·叔孫通傳】臚句傳。【註】上傳語告下爲臚。

又官名。【後漢·百官志】大鴻臚一人,中二千石。

又【韻會】兩舉切,音膂。與旅同。【前漢·敘傳】大夫臚岱。【註】鄭氏曰:臚岱,季氏旅於泰山是也。師古曰:旅,陳也,臚亦陳也。臚旅聲相近,其義一耳。

又【正字通】亦作盧。【唐書·和逢堯傳】鴻臚作鴻盧。 【正字通】說文:臚,从肉盧聲。孫氏力居切,籀文作膚,義同音別,二文宜竝存。臚音盧,膚音趺,皮膚通作皮臚,臚傳必不可言膚傳,鴻臚必不可稱鴻膚,各從其類,則言義兩無殽互。

© 漢典
【卷四】【肉】

臚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胪”字頭,請參考“臚”字:)
【卷四】【肉】
『說文解字』

皮也。从肉盧聲。膚,籒文臚。力居切

『說文解字注』
皮也。今字皮膚從籒文作膚。膚行而臚廢矣。晉語。聽臚言於市。史、漢臚句傳。蘇林曰。上傳語吿下爲臚。此皆讀爲敷奏以言之敷也。史記。臚於郊祀。漢書。大夫臚岱。韋昭辨釋名。鴻、大也。臚、陳序也。謂大以禮陳序賔客。此皆讀爲廷實旅百之旅也。劉熙釋名。鴻臚。腹前肥者曰臚。以京師爲心體。王矦外國爲腹腴。以養之也。此讀爲夏右腴之腴。皆假借也。其本義則皮膚也。从肉。盧聲。甫無切。五部。
© 漢典

胪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lu˧˥

粤语 lou4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胪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重定向至「臚」。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膚」 引尊西周早期或中期集成5950「膚」 包2.84「膚」 說文籀文「臚」 睡.秦13「臚」 「胪」「胪」
「膚」 郭.五.43「臚」 說文‧肉部
「膚」 郭.唐.2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臚
㱺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黸(lu2)
    2. 鱸(lu2)
    3. 䣚(lu2)
    4. 栌(lu2)
    5. 㿖(lu2)
    6. 矑(lu2)
    7. 㪭(lu2)
    8. 纑(lu2)
    9. 泸(lu2)
    10. 庐(lu2)
    11. 䡎(lu2)
    12. 艫(lu2)
同部首
    1. 脽
    2. 䏹
    3. 膗
    4. 脷
    5. 㬶
    6. 膽
    7. 背
    8. 䑂
    9. 膟
    10. 肍
    11. 肧
    12. 腲
同筆畫
    1. 胠
    2. 㦳
    3. 㛇
    4. 洈
    5. 枷
    6. 陝
    7. 牳
    8. 㘹
    9. 星
    10. 恜
    11. 祢
    12. 㖃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