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qū

ㄑㄩ

部首 肉

部外 5

總筆畫 9

𦛱 𦛕 𦚒 脥 𦚁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80E0

左右結構

35111215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efcy

bgi

qbzs

74232

拼音 qū

注音 ㄑㄩ

部首 肉 部外 5總筆劃 9

基本區 80E0筆順 351112154

胠 基本解釋

● 胠

qū ㄑㄩ《廣韻》去魚切,平魚溪。又丘倨切,去劫切。魚部。


  1. 腋下。《素問•欬論》:「肝欬之狀,欬則兩脅下痛,甚則不可以轉,轉則兩胠下滿。」
  2. 古代軍陣的右翼。《左傳•襄公二十三年》:「啓:牢成御襄罷師,狼蘧疏為右。胠:商子車御侯朝,桓跳為右。」
  3. 從旁打開。《莊子•肤篋》:「將為胠篋探囊發匱之盗而為守備。」
  4. 通「阹」。遮攔;擱淺。《荀子•榮辱》:「鯈、䱁者,浮陽之魚也。胠於沙而思水,則無逮矣。」

英語 open; throw away

德語 offen, anfangen

法語 flanc d'un animal,côté,forcer l'ouverture,voler

【漢典】

胠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胠 qū

名

(1) (形聲。從月(肉),去聲。本義:腋下)

(2) 同本義 [anilla]

胠,亦(腋)下也。——《說文》

胠,脅也。——《廣雅·釋親》

甚則不可以轉,轉則兩胠下滿。——《素問·咳論》

(3) 古代軍陣的右翼 [right wing]。

如:胠翼(右翼。古代戰陣有左右翼,借指事物之相輔相成者)

詞性變化


◎ 胠 qū

動

(1) 從旁邊撬開 [open sideway]

將爲胠篋探囊發匱之盜。——《莊子·胠篋》。釋文引司馬注:「從旁開爲胠。」

又如:胠篋(胠笈。胠橐。原指撬開箱子。後亦泛指盜竊);胠篋兒(小偷)

(2) 通「阹」。擱淺 [go aground]

胠於沙而思水,則天逮矣。——《荀子·榮辱》

【漢典】

胠 國語辭典

胠ㄑㄩqū
名
  1. 腋下。《玉篇·肉部》:「胠,腋下也。」

  2. 古代軍隊的右翼稱為「胠」。《集韻·平聲·魚韻》:「胠,一曰陳右翼。」《左傳·襄公二十三年》:「胠,商子車御侯朝,桓跳為右。」

動
  1. 從旁打開。《莊子·胠篋》:「將為胠篋探囊,發匱之盜。」

  2. 阻攔。《荀子·榮辱》:「胠於沙而思水,則無逮矣。」《呂氏春秋·士容論·辯士》:「大甽小畝,為青魚胠。」通「阹」。

【漢典】
【未集下】【肉】 胠·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5

胠 《康熙字典》

【未集下】【肉】 胠·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5

【廣韻】去魚切【正韻】丘於切,𠀤音區。【博雅】胠,脅也。

又【韻會】一曰旁開爲胠。【正韻】發也,開也。【莊子·胠篋篇】將爲胠篋探囊發匱之盜,而爲守備。【註】胠,起居反,從旁開爲胠。一云發也。

又去也。【荀子·榮辱篇】儵䱁者,浮陽之魚也。胠於沙而思水,則無逮矣。

又【韻會】軍左翼曰啓,右翼曰胠。【左傳·襄二十三年】狼蘧疏爲右胠。

又【廣韻】丘倨切【集韻】【韻會】丘據切【正韻】區遇切,𠀤音去。脅也。

又【集韻】乞業切,音㹤。

又迄業切,音脅。

又【韻會】口舉切,去上聲。義𠀤同。

又【廣韻】去劫切【正韻】苦洽切,𠀤音恰。開也,發也。

又人名。【前漢·功臣表】武原靖侯衞胠。【註】胠音脅,又音怯。

【漢典】
【卷四】【肉】

胠 《說文解字》

【卷四】【肉】
《說文解字》

亦下也。从肉去聲。去劫切

《說文解字注》

(胠)亦下也。玉藻說袂二尺二寸,袪尺二寸。袪,袂末也。袪與胠同音,然則胳謂迫於厷者,胠謂迫於臂者。左傳襄廿三年:齊矦伐衞。有先驅,申驅,戎車,貳廣,啟胠,大殿。賈逵曰:左翼曰啟,右翼曰胠。啟、胠皆在旁之軍。莊子胠篋,司馬曰:從旁開爲胠。皆取義於人體也。廣雅:胠,脅也。未若許說之明析。从肉去聲。按胠,去魚切。五部。鉉從去劫一切。此因訓脅而讀同之也。

【漢典】

胠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ɕʰy˥ 日语读音 WAKINOSHITA韩语罗马 KE现代韩语 거

客家话 [台湾四县腔] ki1 [客英字典] ki1 [海陆腔] ki1粤语 keoi1 koe1

近代音 中古音 溪母 魚韻 平聲 虚小韻 去魚切 三等 合口;溪母 業韻 入聲 怯小韻 去劫切 三等 開口;溪母 御韻 去聲 㰦小韻 (近)〔丘〕倨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溪母 模部 ;王力系统:溪母 魚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胠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胠」 說文‧肉部「胠」
說文小篆 隸書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𦛱
𦛕
𦚒
脥
𦚁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祛(qu1)
    2. 伹(qu1)
    3. 𠙴(qu1)
    4. 粬(qu1)
    5. 覷(qu1)
    6. 诎(qu1)
    7. 鶌(qu1)
    8. 鰸(qu1)
    9. 䖦(qu1)
    10. 軀(qu1)
    11. 蛆(qu1)
    12. 蛐(qu1)
同部首
    1. 䐭
    2. 朞
    3. 腔
    4. 腫
    5. 腖
    6. 肦
    7. 朏
    8. 脕
    9. 膎
    10. 䐿
    11. 腚
    12. 䐆
同筆畫
    1. 㺾
    2. 枯
    3. 䑡
    4. 蚃
    5. 珅
    6. 俌
    7. 彦
    8. 韭
    9. 骂
    10. 胨
    11. 胧
    12. 涎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