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zuò

ㄗㄨㄛˋ

部首 肉

部外 5

總筆畫 9

𦙐 作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80D9

左右结构

35113121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ethf

bos

qmid

78211

拼音 zuò

注音 ㄗㄨㄛˋ

部首 肉 部外 5總筆劃 9

統一碼 80D9筆順 351131211

標

胙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胙

zuò ㄗㄨㄛˋ

  1. 古代祭祀時供的肉。
  2. 福佑:“天地所~。”
  3. 古同“祚”,指君位。
  4. 賜予:~土(帝王以土地賜封功臣,酬其勳績)。

英語 meat offered in sacrifice to one's ancestors

© 漢典

胙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胙 zuò

〈名〉

(1) (形聲。從肉,乍聲。本義:祭祀用的肉)

(2) 同本義 [sacrificial meat]

胙,祭福肉也。——《說文》

夏曰福胙。——《爾雅》

王使宰孔賜齊侯胙。——《左傳·僖公九年》

徹王之胙俎。——《周禮·膳夫》。注:“主人飲食之俎皆爲胙俎。”

祝鳧已疵獻胙。——《管子·小問》

太子祭於曲沃,歸胙於公。——《左傳·僖公四年》

將軍胙土分茅。(古代帝王分封諸侯,用五色土築壇,一方一色,分封某方的諸侯,就用白茅包取某方的土,連同祭肉授給他,這就叫做“胙土分茅”。)——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3) 又如:胙肉(祭祀時供神的肉);胙侑(賜以祭肉,贈以束帛,表示親近);胙餘(古稱祭祀完畢後所餘的酒肉);胙席(祭祀的酒席)

(4) 通“阼”。臺階 [step]

登自胙階。——《荀子·哀公》。注:“胙與阼同。”

踐胙之初。——漢《費亭侯曹騰碑陰》

(5) 又如:胙階(大堂前東邊的臺階。古代天子、諸侯、大夫、士,賓主相見,以東階爲主人迎賓登堂之地)

詞性變化


◎ 胙 zuò

〈動〉

(1) [上帝] 保佑;福佑;賜福 [bless]

天地所胙,小而後國。——《國語》

(2) 又如:胙胤(福及子孫。因指有國,有天下者子孫相繼);胙德(舊時歌頌帝王之詞。謂有天下者之德)

(3) 賜與;分封 [grant]

考績有成,符策乃胙。——《隸續》

(4) 又如:胙侑(賜以祭肉,贈以束帛,表示親近)

© 漢典

胙 國語辭典

胙ㄗㄨㄛˋzuò
名
  1. 祭祀所用的肉。《說文解字·肉部》:「胙,祭福肉也。」

動
  1. 降福。《國語·周語下》:「天地所胙,小而後國。」《漢書·卷一○○·敘傳下》:「德薄位尊,非胙惟殃。」

  2. 酬答。《左傳·隱公八年》:「胙之土而命之氏。」《北周·庾信·哀江南賦》:「分南陽而賜田,裂東嶽而胙土。」

© 漢典
【未集下】【肉】 胙·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5

胙 《康熙字典》

【未集下】【肉】 胙·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5

【唐韻】昨誤切【集韻】【韻會】存故切【正韻】靖故切,𠀤音祚。【說文】祭福肉也。【爾雅·釋天】夏曰復胙。【疏】胙,祭肉也。以祭之旦日,復陳其祭肉,以賔尸也。【左傳·僖九年】王使宰孔賜齊侯胙。【註】胙,祭肉。【晉語】命公胙侑。【註】胙,賜祭肉也。【史記·周本紀】顯王致文武胙於秦孝公。【註】胙,膰肉也。

又【韻會】建置社稷曰胙。

又報也。有德之人,必有美報。【左傳·隱八年】胙之土,而命之氏。【疏】胙,報也。【左傳·襄十四年】王使劉定公賜齊侯命,曰世胙大師,以表東海。【註】胙,報也。

又福也。【周語】天地所胙。【註】福也。【揚子·法言】天胙先德,而隕明忒。

又位也。【齊語】反胙於絳。【註】反,復也。胙,位也。

又胙俎。【周禮·天官·膳夫】凡王祭祀,賔客食,則徹王之胙俎。【註】王與賔客禮食,主人飮食之俎,皆爲胙俎。

又地名。【史記·秦始皇紀註】括地志云:古燕國,滑州胙城縣是也。

又亭名。【左傳·僖二十四年】凡蔣邢茅胙祭。【註】東郡燕縣西南有胙亭。

又國名。【前漢·古今人表】胙侯。【註】周公子。

又【集韻】疾各切,音昨。

又【五音集韻】則落切,音作。義𠀤同。

又【集韻】作,古作胙。註詳人部五畫。

© 漢典
【卷四】【肉】

胙 《说文解字》

【卷四】【肉】
『說文解字』

祭福肉也。从肉乍聲。昨誤切〖注〗臣鉉等曰:今俗别作祚,非是。

『說文解字注』

(胙)祭福肉也。福者、皇尸命工祝承致多福無疆于女孝孫是也。周禮。以脤膰之禮親兄弟之國。注曰。同福祿也。引伸之几福皆言胙。如左傳言天胙明德、無克胙國、國語胙以天下、胙四岳國是也。自後人肊造祚字以改經傳。由是胙祚錯出矣。从肉。乍聲。昨誤切。五部。

© 漢典

胙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suo˥˧ 日语读音 HIMOROGI韩语罗马 CO现代韩语 조

客家话 [海陆腔] cu6 [客英字典] cih5 [台湾四县腔] cu5 [梅县腔] ze5 [陆丰腔] za5粤语 zou6

近代音 精母 魚模韻 去聲 做小空;中古音 從母 暮韻 去聲 祚小韻 昨誤切 一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從母 鐸部 ;王力系统:從母 鐸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胙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 鼄友父鬲春秋早期集成717「胙」 包2.205「胙」 說文‧肉部「胙」
「胙」 包2.224
金文 楚系簡帛 說文小篆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異體字
𦙐
作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唑(zuo4)
    2. 柞(zuo4)
    3. 侳(zuo4)
    4. 糳(zuo4)
    5. 蓙(zuo4)
    6. 坐(zuo4)
    7. 䬤(zuo4)
    8. 㑅(zuo4)
    9. 㘴(zuo4)
    10. 㸲(zuo4)
    11. 㣱(zuo4)
    12. 㤰(zuo4)
同部首
    1. 朎
    2. 腎
    3. 䏾
    4. 脼
    5. 㬾
    6. 肖
    7. 肬
    8. 脤
    9. 䏨
    10. 肍
    11. 脞
    12. 肱
同筆畫
    1. 㽸
    2. 狠
    3. 䘠
    4. 䎠
    5. 㖅
    6. 娫
    7. 䏤
    8. 奕
    9. 㘸
    10. 𠗏
    11. 䎟
    12. 㫛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