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kuì

ㄎㄨㄟˋ

部首 耳

部外 9

總筆畫 15

繁體 聵

聵 𦖥 𦗿 𦘃 𦘄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8069

左右結構

12211125121253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bkhm

sjlmo

ceal

15482

拼音 kuì

注音 ㄎㄨㄟˋ

部首 耳 部外 9總筆劃 15

基本區 8069筆順 122111251212534

標

聩 基本解釋

● 聩

(聵)

kuì ㄎㄨㄟˋ


  1. 「聵」的簡化字。

英語 deaf

德語 schwerhörig, taub

法語 sourd

【漢典】

聩 詳細解釋

見「聵」。
【漢典】
【未集中】【耳】 聵·康熙筆画:18 ·部外筆画:12

↳聵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聩”字頭,请參考“聵”字。)
【未集中】【耳】 聵·康熙筆画:18 ·部外筆画:12

【唐韻】【集韻】五怪切【韻會】魚怪切,𠀤音𩕕。【說文】聾也。【晉語】聾聵,不可使𦗟。【註】生而聾曰聵。 【類篇】或作𦖥。亦作𦗿。

【漢典】
【卷十二】【耳】

↳聵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聩”字頭,请參考“聵”字:)
【卷十二】【耳】
《說文解字》

聾也。从耳貴聲。𦖥,聵或从㕟。五怪切〖注〗臣鉉等曰:當从𦳋省,義見𦳋字注。

《說文解字注》

(聵)聾也。國語曰:聾聵不可使聽。韋云:耳不別五聲之和曰聾,生而聾曰聵。从耳𧷈聲。五怪切。十五部。

(𦖥)聵或从㕟。許書㕟聲之字三,而逸㕟篆。

(𦘄)或从𧱏作。𧱏應改䇂省。說見豕部。

【漢典】

聩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kʰuei˥˧

粤语 kui2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聩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重定向至「聵」。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聵」 說文‧耳部「聵」 「聩」「聩」
「𦖥」 說文或體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聵
𦖥
𦗿
𦘃
𦘄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謉(kui4)
    2. 䈐(kui4)
    3. 殨(kui4)
    4. 嬇(kui4)
    5. 㱮(kui4)
    6. 匮(kui4)
    7. 䍪(kui4)
    8. 㚍(kui4)
    9. 䁛(kui4)
    10. 䙆(kui4)
    11. 㧉(kui4)
    12. 愧(kui4)
同部首
    1. 聬
    2. 䎸
    3. 聰
    4. 聗
    5. 䎻
    6. 耶
    7. 聆
    8. 聦
    9. 䏄
    10. 耿
    11. 聢
    12. 䏂
同筆畫
    1. 蕊
    2. 瑺
    3. 瞉
    4. 嬀
    5. 豬
    6. 㺕
    7. 皣
    8. 踯
    9. 𠏵
    10. 磒
    11. 䅰
    12. 魬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