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zǐ

ㄗˇ

部首 耒

部外 3

總筆畫 9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8014

左右结构

11123452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dibg|fsbg

qdnd

ckya

57947

拼音 zǐ

注音 ㄗˇ

部首 耒 部外 3總筆劃 9

統一碼 8014筆順 111234521

標

耔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耔

zǐ ㄗˇ

     ◎ 在植物根上的培土:“或耘或~。”

英語 to hoe up the earth around plants

© 漢典

耔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耔

秄 zǐ

〈動〉

在禾根上培土 [hill up]

秄,雝禾本也。從禾,子聲。——《說文》。字亦作耔。按,苗生三葉以上,稍耨隴草,因壝其土,以壅苗根,使耐風與旱。

或耘或耔。——《詩·小雅·甫田》

植杖而耘耔。——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詞性變化


◎ 耔 zǐ

〈名〉

植物的種子 [seed]

請酌借耔糧農器,於瓜州諸地開墾屯種,耕犁以馬代牛,並募耕夫二百,教回民農事。——《清史稿》

© 漢典

耔 國語辭典

耔ㄗˇzǐ
動
  1. 培土,將土堆在苗根旁邊。《詩經·小雅·甫田》:「今適南畝,或耘或耔。」《文選·陶淵明·歸去來辭》:「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名
  1. 植物的種子。《清史稿·卷三○七·劉於義傳》:「請酌借耔糧農器,於瓜州諸地開墾屯種,耕犁以馬代牛,並募耕夫二百,教回民農事。」

© 漢典
【未集中】【耒】 耔·康熙筆画:9 ·部外筆画:3

耔 《康熙字典》

【未集中】【耒】 耔·康熙筆画:9 ·部外筆画:3

【廣韻】祖里切【集韻】【韻會】【正韻】祖似切,𠀤音子。【廣韻】壅苗本也。【詩·小雅】今適南畝,或耘或耔。【傳】耔,雝本也。

又【集韻】【韻會】津之切【正韻】津私切,𠀤音兹。【詩·小雅】或耘或耔。沈重讀。 【集韻】或作芓。

© 漢典

耔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sɿ˨˩˦ 日语读音 TSUCHIKAU韩语罗马 CA现代韩语 자

客家话 [台湾四县腔] zih3 [客语拼音字汇] zi3 [海陆腔] zih3 [客英字典] zih3 [宝安腔] zu3粤语 zi2

近代音 精母 支思韻 平聲陰 髭小空;中古音 精母 止韻 上聲 子小韻 即里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精母 咍部 ;王力系统:精母 之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耔 字源字形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䦻(zi3)
    2. 紫(zi3)
    3. 沝(zi3)
    4. 㜽(zi3)
    5. 秭(zi3)
    6. 茈(zi3)
    7. 訿(zi3)
    8. 梓(zi3)
    9. 釨(zi3)
    10. 秄(zi3)
    11. 杍(zi3)
    12. 𠂔(zi3)
同部首
    1. 䎩
    2. 耤
    3. 耪
    4. 䎥
    5. 耞
    6. 耲
    7. 耱
    8. 耥
    9. 耰
    10. 耮
    11. 䎢
    12. 䎧
同筆畫
    1. 爯
    2. 垫
    3. 皅
    4. 䖠
    5. 科
    6. 饷
    7. 恹
    8. 𠉞
    9. 荦
    10. 籿
    11. 㑡
    12. 専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