翕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動〉
(1) (形聲。從羽,合聲。本義:閉合;收攏)
(2) 同本義 [close]
蝘之興,五日翕。——《夏小正》。按,飛起也。
翕如也。——《論語》。皇疏:“習也。”
伐翕伐張。——《荀子·議兵》
唯南有箕,載翕其舌。——《詩·小雅·大東》
將欲翕之,必固張之。——《韓非子·喻老》
脣吻翕闢,不知何詞。——《聊齋志異·促織》
(3) 又如:翕翼(合翼);翕斂(收斂;收縮)
(4) 聚集 [gather]
翕集家門,傾動人物。——《世說新語·排調》
(5) 又如:翕集(聚集);翕翕(和合的樣子);翕聚(會聚)
(6) 順從 [be obedient to;submit to]。如:翕習(順心;愜意);翕服(順服;悅服)
(7) 變動 [change]
宇宙翕變,草木增榮。——李白《天長節度使鄂州刺史韋公德政碑》
詞性變化
〈形〉
(1) 和好;一致 [identical]
兄弟既翕,和樂且湛。——《詩·小雅·常棣》
君民翕然,倚以致平。——王安石《知人》
(2) 又如:翕合(協調一致);翕應(謂相互響應);翕繹(聲音和諧相續)
(3) 盛 [vigorous]
翕,盛也。——《廣韻》
(4) 又如:翕如(指各種樂器同時演奏的盛況);翕習(威盛的樣子)?
(5) 迅疾 [fast]
往來翕忽。——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6) 又如:翕欻(快速);翕忽(形容疾速的樣子);翕習(疾快的樣子)
常用詞組
翕 國語辭典
和好。《詩經·小雅·常棣》:「兄弟既翕,和樂且湛。」《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臣但恐諸侯合從,翕而出不意。」
收斂、收縮。《易經·繫辭上》:「夫坤其靜也翕。」《文選·枚乘·七發》:「飛馬聞之,翕翼而不能去。」
吸引。《詩經·小雅·大東》:「維南有箕,載翕其舌。」唐·李白〈早過漆林渡寄萬巨〉詩:「漏流昔吞翕,沓浪競奔注。」通「吸」。
聚集。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翕集家門,傾動人物。」
和諧順服的樣子。參見「翕然 」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