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置之死地而後生

拼音 zhì zhī sǐ dì ér hòu shēng

注音 ㄓˋ ㄓ ㄙˇ ㄉㄧˋ ㄦˊ ㄏㄡˋ ㄕㄥ

置之死地而後生 詞語解釋

解釋
  • 謂置於不戰則死的境地,然後方能奮勇戰鬥,取勝得生。語本《孫子•九地》:“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
  • -----------------
    國語辭典
    置之死地而後生zhì zhī sǐ dì ér hòu shēngㄓˋ ㄓ ㄙˇ ㄉㄧˋ ㄦˊ ㄏㄡˋ ㄕㄥ
    1. 形容置身於無退路的境地,勢必能拚死向前,求得生存。參見「陷之死地而後生」條。《三國演義.第九五回》:「孫子云:『置之死地而後生。』若魏兵絕我汲水之道,蜀兵豈不死戰?以一可當百也。」

    英語 place sb on a field of death and he will fight to live (idiom based on Sunzi's /The Art of War/ 孫子兵法|孙子兵法[Sun1 zi3 Bing1 fa3])​; to fight desperately when confronting mortal danger, fig. to find a way out of an impasse

    © 漢典

    置之死地而後生 成語解釋

    【解釋】原指作戰把軍隊佈置在無法退卻、只有戰死的境地,兵士就會奮勇前進,殺敵取勝。後比喻事先斷絕退路,就能下決心,取得成功。

    【出處】《孫子·九地》:“投之亡地而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

    【語法】複句式;作賓語、定語、分句;含褒義

    © 漢典

    置之死地而後生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置之死地而後生 (成語釋義)

  • 道家,兵家哲學。比喻事先斷絕退路,就能下決心,取得成功。
  • 原指作戰把軍隊佈置在無法退卻、只有戰死的境地,兵士就會奮勇前進,殺敵取勝。後比喻事先斷絕退路,就能下決心,取得成功。
  • © 漢典

    【載入評論 】

    近同音
      1. 致之死地而後生
      2. 致之死地而後生
      3. 至操
      4. 治療
      5. 志趣
      6. 跱跖
      7. 忮忍
      8. 質驗
      9. 雅聲
      10. 從聲
      11. 一口一聲
      12. 檐聲
      13. 修聲
      14. 一直聲
    相關詞語
      1. 置論
      2. 置身局外
      3. 置頓
      4. 置廁
      5. 置身其中
      6. 置身
      7. 斷置
      8. 徙置
      9. 囚置
      10. 分置
      11. 配電裝置
      12. 容置
      13. 生劫
      14. 生期
      15. 生忿子
      16. 生老病死
      17. 生白
      18. 生繭
      19. 隱生
      20. 你生
      21. 無生
      22. 祖生
      23. 都講生
      24. 空生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