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shēn

ㄕㄣ

部首 网

部外 8

總筆畫 13

槮 𦋗 𦌀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7F67

上下结构

252211234123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lssu

wldd

lkff

60994

拼音 shēn

注音 ㄕㄣ

部首 网 部外 8總筆劃 13

統一碼 7F67筆順 2522112341234

罧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罧

shēn ㄕㄣˉ

     ◎ 把柴堆在水裏以捕魚:“~者扣舟。”

英語 a heap, lump

© 漢典
【未集中】【网】 罧·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8

罧 《康熙字典》

【未集中】【网】 罧·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8

【廣韻】所今切【集韻】【韻會】【正韻】疏簪切,𠀤音森。【說文】積柴水中,聚魚也。

又【廣韻】同槮。【爾雅·釋器】槮謂之涔。【註】今之作槮者,積柴木于水中,魚得寒,入其里藏隱,因以薄圍捕取之。【疏】槮罧,古今字。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所禁切,音滲。義同。

又【廣韻】斯甚切【集韻】斯荏切,𠀤音沁。義同。

又【集韻】犁針切,音林。義同。

© 漢典
【卷七】【网】

罧 《说文解字》

【卷七】【网】
『說文解字』

積柴水中以聚魚也。从网林聲。所今切

『說文解字注』

(罧)積柴水中㠯聚魚也。从网。林聲。毛詩。潛有多魚。韓詩潛作涔。釋器曰。糝謂之涔。毛傳曰。潛、糝也。爾雅、毛傳糝本从米。舍人、李巡皆云。以米投水中養魚曰涔。从米是也。自小爾雅改作槮。云橬、槮也。積柴水中而魚舍焉。郭景純因之云。今之作槮者。聚積柴木於水。魚得寒入其裏藏隱。因以薄圍捕取之。槮非古字。至若罧字。雖見淮南鴻烈。然與槮皆俗字也。毛詩、爾雅音義皆云字林作罧。不云出說文。疑或取字林羼入許書。古本當無此篆。所今切。七部。按舊皆山沁反。

© 漢典

罧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ʂən˥ 日语读音 FUSHIZUKE

客家话 [台湾四县腔] sem1 sim1 [客英字典] sem1 sem5 [海陆腔] sem1 sim1 [梅县腔] sem1粤语 lam6 sam1 sam6

近代音 審母 侵尋韻 去聲 滲小空;中古音 審生母 沁韻 去聲 滲小韻 所禁切 三等 開口;心母 寢韻 上聲 罧小韻 斯甚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心母 覃部 ;王力系统:山母 侵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罧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罧」 說文‧网部「罧」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異體字
槮
𦋗
𦌀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籶(shen1)
    2. 鵢(shen1)
    3. 嫀(shen1)
    4. 糣(shen1)
    5. 伸(shen1)
    6. 曑(shen1)
    7. 深(shen1)
    8. 燊(shen1)
    9. 鰺(shen1)
    10. 紳(shen1)
    11. 氠(shen1)
    12. 妽(shen1)
同部首
    1. 罟
    2. 罠
    3. 罫
    4. 罤
    5. 罒
    6. 罥
    7. 羂
    8. 罿
    9. 罴
    10. 羈
    11. 羇
    12. 罝
同筆畫
    1. 䧠
    2. 䖼
    3. 筣
    4. 腶
    5. 睥
    6. 稙
    7. 腭
    8. 𠍝
    9. 福
    10. 䅔
    11. 㟳
    12. 㟼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