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jiān

ㄐㄧㄢ

部首 糸

部外 10

總筆畫 13

繁體 縑

縑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7F23

左右結構

551431511223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xuvo|xuvw

vmtxc

zuxk

28137

拼音 jiān

注音 ㄐㄧㄢ

部首 糸 部外 10總筆劃 13

基本區 7F23筆順 5514315112234

標

缣 基本解釋

● 縑

(縑)

jiān ㄐㄧㄢˉ


  1. 雙絲的細絹:~素。~緗。~帛。

英語 fine silk

法語 taffetas

【漢典】
【未集中】【糸】 縑·康熙筆画:16 ·部外筆画:10

↳縑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缣」字頭,请參考「縑」字。)
【未集中】【糸】 縑·康熙筆画:16 ·部外筆画:10

【廣韻】古甜切【集韻】【韻會】堅嫌切【正韻】古嫌切,𠀤音兼。【說文】幷絲繒也。【釋名】縑,兼也,其絲細緻,數兼于布絹也。細緻染縑爲五色,細且緻,不漏水也。【前漢·外戚篇】媪爲翁須作單縑衣。【註】縑,卽今之絹也。

【漢典】
【卷十三】【糸】

↳縑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缣」字頭,请參考「縑」字:)
【卷十三】【糸】
《說文解字》

幷絲繒也。从糸兼聲。古甛切

《說文解字注》

(縑)幷絲繒也。謂騈絲爲之。雙絲繒也。呂氏春秋。昔吾所亡者紡緇也。今子之衣襌緇也。以襌緇當紡緇。子豈有不得哉。任氏大椿曰。襌緇卽單緇也。余謂此紡卽方也。竝絲曰方、猶倂船曰方。此紡非紡之本義。後漢輿服志及古今注竝云。合單紡爲一系者同。此方絲所謂兼絲也。从糸。兼聲。形聲中有會意。古甜切。七部。

【漢典】

缣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ɕiæn˥

粤语 gim1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缣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重定向至「縑」。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縑」 說文‧糸部「縑」 「缣」「缣」
說文小篆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縑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戋(jian1)
    2. 籈(jian1)
    3. 殱(jian1)
    4. 雃(jian1)
    5. 篯(jian1)
    6. 帴(jian1)
    7. 艰(jian1)
    8. 餰(jian1)
    9. 鵑(jian1)
    10. 櫼(jian1)
    11. 瀸(jian1)
    12. 湔(jian1)
同部首
    1. 缚
    2. 绳
    3. 缍
    4. 纻
    5. 缋
    6. 绹
    7. 纪
    8. 缝
    9. 织
    10. 纣
    11. 缐
    12. 绠
同筆畫
    1. 勠
    2. 蒮
    3. 蜂
    4. 䇿
    5. 搚
    6. 辑
    7. 睕
    8. 㮚
    9. 慑
    10. 瑕
    11. 鳩
    12. 蒳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