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lí

xǐ

lǐ

sǎ

ㄌㄧˊ

ㄒㄧˇ

ㄌㄧˇ

ㄙㄚˇ

部首 糸

部外 19

總筆畫 25

斯 縰 𫄥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7E9A

左右结构

5544441254125441352211535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xgmx

vfmmp

zalt

21912

拼音 lí xǐ lǐ sǎ

注音 ㄌㄧˊ ㄒㄧˇ ㄌㄧˇ ㄙㄚˇ

部首 糸 部外 19總筆劃 25

統一碼 7E9A筆順 5544441254125441352211535

纚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纚

lí ㄌㄧˊ

  1. 繩索。
  2. 繫住。
  3. 盛裝的樣子。

其它字義


● 纚

xǐ ㄒㄧˇ

  1. 古代束髮的布帛:“冠禪~步搖冠。”
  2. 連續不斷:“車案行,騎就隊,~乎淫淫,班乎裔裔。”
  3. 古代一種可以濾物的器皿。

其它字義


● 纚

lǐ ㄌㄧˇ

     ◎ 連續;相連。

其它字義


● 纚

sǎ ㄙㄚˇ

  1. 古書上說的一種魚網。
  2. 飄舞飛揚的樣子。

英語 long; dangling; kerchief; rope

© 漢典

纚 國語辭典

纚ㄕˇshǐ
名
  1. 古代用來包頭髮的絲織品。《說文解字·糸部》:「纚,冠織也。」《儀禮·士冠禮》:「緇纚,廣終幅、長六尺。」漢·鄭玄·注:「纚,今之幘梁也,終充也。纚一幅長六尺,足以韜髮而結之矣。」

© 漢典
【未集中】【糸】 纚·康熙筆画:25 ·部外筆画:19

纚 《康熙字典》

【未集中】【糸】 纚·康熙筆画:25 ·部外筆画:19

【廣韻】【集韻】【韻會】𠀤所綺切,音蹝。【說文】冠織也。【釋名】纚,以韜髪者也。以纚爲之,因以爲名。【廣韻】同縰。【儀禮·士冠禮】緇纚,廣終幅,長六尺。【註】今之幘梁也。【前漢·江充傳】冠襌纚步搖。【註】纚,織絲爲之,卽今方目紗是也。【後漢·輿服志】法冠,高五寸,以纚爲展筩。【註】纚,今之縰。通俗文:幘里曰纚。

又【前漢·司馬相如傳】纚乎淫淫。【註】群行貌也。

又【前漢·司馬相如傳】輦道纚屬。【註】纚迤相連屬也。

又【集韻】【韻會】𠀤鄰知切,音離。【詩·小雅】紼纚維之。【傳】纚,緌也。【釋文】韓詩云:筰也。

又【集韻】【韻會】𠀤所蟹切,音灑。【史記·司馬相如傳】落英幡纚。【註】幡纚,偏幡也。

又【集韻】所宜切。【前漢·揚雄傳】灕虖幓纚。【註】車飾貌也。

又【集韻】所禾切,音羅。【屈原·離騷】索胡繩之纚纚。【註】胡繩,香草。纚纚,索好貌。

又【集韻】疎士切,音史。【張衡·西京賦】奮長袖之颯纚。【註】颯纚,長貌。

又【集韻】輦尒切,音邐。連也。

© 漢典
【卷十三】【糸】

纚 《说文解字》

【卷十三】【糸】
『說文解字』

冠織也。从糸麗聲。所綺切

『說文解字注』

(纚)冠織也。冠織者、爲冠而設之織成也。凡繒布不䇓翦裁而成者謂之織成。內則注曰。縱、韜髮者也。士冠禮曰。纚廣終幅長六尺。注曰。纚、今之幘。終、充也。纚一幅長六尺。足以韜髮而結之矣。禮經贊者奠纚而後設纚。賓正纚乃加冠。是以纚韜髮而後冠也。此纚葢織成。緇帛廣二尺二寸、長衹六尺。不待翦裁。故曰冠織。漢制。齊三服冠獻冠幘縰。正是織成者。注云。如方目紗。按引申之、网有名纚者。薜綜曰。纚網如箕形。狹後廣前。西京賦曰。纚鰋鮋。吴都賦曰。纚鱨魦。○釋名。纚以韜髮者也。以纚爲之。因以爲之名。按劉語似誤。本爲韜髮之偁。繼乃以爲帛偁。如劉語乃倒其先後矣。从糸。麗聲。所綺切。十六部。亦作縰、同。問喪雞斯、卽筓纚之叚借也。謂㠯緇帛韜髮。六字各本無。依集韵、類篇、韵會所引皆有。葢古注之存者。

© 漢典

纚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li˧˥; ɕi˨˩˦; li˨˩˦; sɑ˨˩˦ 日语读音 KAMIZUTSUMI TSUZUKU

客家话 [台湾四县腔] li2 sai3 [客英字典] li5 sai3 [海陆腔] li2 sai3 [梅县腔] li5粤语 saai2潮州话 si2

近代音 中古音 審生母 紙韻 上聲 躧小韻 所綺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心母 齊部 ;心母 齊部 ;來母 齊部 ;王力系统:山母 支部 ;山母 支部 ;來母 支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纚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纚」 說文‧糸部「纚」
金文 楚系簡帛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斯
縰
𫄥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釐(li2)
    2. 蔾(li2)
    3. 斄(li2)
    4. 麗(li2)
    5. 黎(li2)
    6. 鵹(li2)
    7. 蘺(li2)
    8. 鹂(li2)
    9. 犛(li2)
    10. 离(li2)
    11. 梨(li2)
    12. 䉫(li2)
    13. 铣(xi3)
    14. 壐(xi3)
    15. 鈢(xi3)
    16. 銑(xi3)
    17. 歖(xi3)
    18. 璽(xi3)
    19. 鉩(xi3)
    20. 暿(xi3)
    21. 諰(xi3)
    22. 蟢(xi3)
    23. 鉨(xi3)
    24. 漇(xi3)
    25. 豊(li3)
    26. 鯉(li3)
    27. 鋰(li3)
    28. 禮(li3)
    29. 礼(li3)
    30. 峲(li3)
    31. 粴(li3)
    32. 鱱(li3)
    33. 悝(li3)
    34. 里(li3)
    35. 鲤(li3)
    36. 鱧(li3)
    37. 靸(sa3)
    38. 躠(sa3)
    39. 㒎(sa3)
    40. 攃(sa3)
    41. 䊛(sa3)
    42. 鞈(sa3)
    43. 洒(sa3)
    44. 訯(sa3)
    45. 灑(sa3)
    46. 潵(sa3)
    47. 撒(sa3)
同部首
    1. 䋏
    2. 緯
    3. 䋚
    4. 紀
    5. 緤
    6. 絹
    7. 綫
    8. 緑
    9. 絤
    10. 繾
    11. 綺
    12. 縗
同筆畫
    1. 纙
    2. 讘
    3. 鑱
    4. 饞
    5. 鸋
    6. 鼟
    7. 䴍
    8. 戅
    9. 鑭
    10. 䵲
    11. 鸎
    12. 鱶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