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纏足

拼音 chán zú

注音 ㄔㄢˊ ㄗㄨˊ

纏足 詞語解釋

解釋

◎ 纏足 chánzú

[foot-binding] 把女孩子的腳用長布條緊緊纏住,使腳畸形變小,以爲美觀,這是舊時的陋俗

-----------------
國語辭典
纏足chán zú ㄔㄢˊ ㄗㄨˊ
  1. 舊時婦女用布帛緊裹雙足,使之纖小,以為美觀。纏足之風,始於五代,至宋朝大盛,遍及全國。《通俗常言疏證.婦女.纏足》引《墨莊漫錄》:「婦人之纏足,傳記皆無所出。惟齊東昏侯,有鑿金為蓮花,令潘妃行其上一事,而不言其足若何。惟唐鎬詠李後主宮嬪窅娘詩云:『蓮中花更好,雪裡月常新。』以此知扎腳自五代始也。」也作「纏腳」。近紮腳

英語 foot binding

德語 Lotosfuß (Gesch)​

法語 Pieds bandés

© 漢典

纏足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纏足 (中國古代一種習俗)

  • 纏足是中國古代一種陋習,是指女性用布將雙腳緊緊纏裹,使其腳畸形變小,以爲美觀。一般女性從四、五歲起便開始纏足,直到成年骨骼定型後方將布帶解開,也有終身纏裹者。
  • 據現代學者考證,纏足開始於北宋後期,興起於南宋。元代的纏足繼續向纖小的方向發展。明代的纏足之風進入興盛時期,出現了“三寸金蓮”之說,要求腳不但要小至三寸,而且還要弓彎,但清以前的出土女屍尚未發現有纏足者,可見在當時纏足也並不十分普遍。清代的纏足之風蔓延至社會各階層的女子,不論貧富貴賤,都紛紛纏足,但不纏足者也不在少數。
  • © 漢典

    【載入評論 】

    近同音
      1. 巉崪
      2. 巉崒
      3. 蟬組
      4. 禪祖
      5. 巉崪
      6. 巉崒
      7. 讒欺
      8. 廛肆
      9. 蟬弁
      10. 讒客
      11. 欃雲
      12. 巉剝
      13. 侗族
      14. 矮人族
      15. 布里亞族
      16. 收族
      17. 疏族
      18. 候卒
    相關詞語
      1. 纏綿
      2. 纏混
      3. 纏礙
      4. 纏牽
      5. 纏聲
      6. 纏頭貲
      7. 蓋纏
      8. 絞纏
      9. 死攪蠻纏
      10. 好纏
      11. 死磨硬纏
      12. 版纏
      13. 足高
      14. 足律律
      15. 足杆
      16. 足智
      17. 足音空谷
      18. 足以
      19. 劄足
      20. 容足
      21. 捫足
      22. 陽遂足
      23. 畫蛇足
      24. 躅足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