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suì

ㄙㄨㄟˋ

部首 糸

部外 13

總筆畫 19

簡體 䍁

𩍚 𦂁 䍁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7E78

左右结构

55444443135333445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xuep

vfyto

zugw

28933

拼音 suì

注音 ㄙㄨㄟˋ

部首 糸 部外 12總筆劃 18

統一碼 7E78筆順 554444431353334454

繸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繸

suì ㄙㄨㄟˋ

  1. 古時貫串佩玉帶子。
  2. 覆蓋屍體的衣衾。

英語 hem or border of a garment; tassel

德語 Quast (S)

© 漢典

繸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繸 suì

〈名〉

(1) 古代貫穿佩玉的帶子 [ribbon]

綬,綬也。——《爾雅·釋器》。郭璞注:“即佩玉之組,所以連繫瑞玉者。”

(2) 又泛指一般的絲綢帶子

燈燭光中的楊柳,白得與銀絲的繸相同。——朱湘《草莽集》

(3) 覆蓋屍體的衣衾 [covering for a corpse]

皇帝傷總繸之掩彩,悼副煒之滅華。——南朝 宋· 謝莊《皇太子妃哀策文》

© 漢典

繸 國語辭典

繸ㄙㄨㄟˋsuì
名
  1. 用來繫佩玉的絲帶。即綬。《爾雅·釋器》:「繸,綬也。」晉·郭璞·注:「即佩玉之組,所以連繫瑞玉者。」

© 漢典
【未集中】【糸】 繸·康熙筆画:19 ·部外筆画:13

繸 《康熙字典》

【未集中】【糸】 繸·康熙筆画:19 ·部外筆画:13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徐醉切,音遂。【爾雅·釋器】繸,綬也。【註】卽佩玉之組,所以連繫瑞玉者,因通謂之繸也。【類篇】或省作𦂁。

© 漢典

繸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suei˥˧ 日语读音 HIMO越南语 choại

客家话 [海陆腔] sui5 [梅县腔] sui5 [台湾四县腔] sui5 [客英字典] sui5粤语 seoi6

韵书 中古音
© 漢典

繸 字源字形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𩍚
𦂁
䍁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䤭(sui4)
    2. 韢(sui4)
    3. 歳(sui4)
    4. 穟(sui4)
    5. 埣(sui4)
    6. 誶(sui4)
    7. 䅗(sui4)
    8. 歲(sui4)
    9. 燧(sui4)
    10. 鏸(sui4)
    11. 谇(sui4)
    12. 煫(sui4)
同部首
    1. 紞
    2. 紽
    3. 䋩
    4. 絺
    5. 絲
    6. 䋿
    7. 䌀
    8. 䌞
    9. 紌
    10. 緝
    11. 纃
    12. 紋
同筆畫
    1. 䫜
    2. 㩪
    3. 鯌
    4. 嚤
    5. 題
    6. 鎕
    7. 闓
    8. 舙
    9. 㿏
    10. 䩲
    11. 蟢
    12. 蟵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