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huà

ㄏㄨㄚˋ

部首 糸

部外 12

總筆畫 18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7E63

左右結構

55444451121125121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xvfg

vflgm

zxka

25916

拼音 huà

注音 ㄏㄨㄚˋ

部首 糸 部外 12總筆劃 18

基本區 7E63筆順 554444511211251211

繣 基本解釋

● 繣

huà ㄏㄨㄚˋ


  1. 繫結東西的帶子:「枚如箸,銜之,有~結項中。」
  2. 乖戾。
  3. 破裂聲:「~瓦解而冰泮。」

英語 obstinate; perverse

德語 starrköpfig, hartnäckig

法語 obstiné,pervers

【漢典】

繣 國語辭典

繣ㄏㄨㄚˋhuà
名
  1. 用來牽繫東西的繩子。《周禮·夏官·大司馬》「徒銜枚而進」句下漢·鄭玄·注:「枚如箸,銜之,有繣結項中。」

狀
  1. 形容破裂的聲音。《文選·潘岳·西征賦》:「砰揚桴以振塵,繣瓦解而冰泮。」

形
  1. 乖違、乖戾。《楚辭·屈原·離騷》:「紛𦇎𦇎其離合兮,忽緯繣其難遷。」

【漢典】
【未集中】【糸】 繣·康熙筆画:18 ·部外筆画:12

繣 《康熙字典》

【未集中】【糸】 繣·康熙筆画:18 ·部外筆画:12

【廣韻】【集韻】【韻會】𠀤胡卦切,音畫。繣徽,乖違也。一曰結礙也。【周禮·夏官·大司馬徒銜枚而進註】枚如箸,銜之,有繣,結項中。【疏】繣卽兩頭繫也。【屈原·離騷】忽緯繣其難遷。【註】緯繣,乖戾也。

又【廣韻】呼麥切【集韻】胡麥切,𠀤音劃。義同。

又【潘岳·西征賦】繣瓦解而冰泮。【註】繣,破聲也。

又【集韻】忽麥切,音㦎。義同。

又古賣切,音卦。義同。

【漢典】

繣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xuɑ˥˧

客家话 [海陆腔] wak8 [客英字典] vak8 [台湾四县腔] wak8粤语 waak6

近代音 中古音 曉母 麥韻 入聲 剨小韻 呼麥切 二等 合口;匣母 卦韻 去聲 畫小韻 胡卦切 二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匣母 錫部 ;王力系统:匣母 錫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繣 字源字形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㕦(hua4)
    2. 婳(hua4)
    3. 化(hua4)
    4. 話(hua4)
    5. 黊(hua4)
    6. 澅(hua4)
    7. 華(hua4)
    8. 崋(hua4)
    9. 划(hua4)
    10. 諣(hua4)
    11. 觟(hua4)
    12. 杹(hua4)
同部首
    1. 紼
    2. 綐
    3. 綸
    4. 緫
    5. 縴
    6. 綳
    7. 䌎
    8. 縹
    9. 纐
    10. 緥
    11. 䊽
    12. 䋵
同筆畫
    1. 餺
    2. 𠆚
    3. 嚞
    4. 㐦
    5. 𠖣
    6. 麍
    7. 䆇
    8. 㔐
    9. 壝
    10. 㠟
    11. 鯄
    12. 櫚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