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繁体字

拼音 fán tǐ zì

注音 ㄈㄢˊ ㄊㄧˇ ㄗˋ

繁体字 詞語解釋

解釋

◎ 繁體字 fántǐzì

[the original complex form of a simplified Chinese character] 已由簡化字代替的漢字

-----------------
國語辭典
繁體字fán tǐ zì ㄈㄢˊ ㄊㄧˇ ㄗˋ
  1. 書寫筆畫較繁的字體。如邊是「边」的繁體字,擔是「担」的繁體字。簡稱為「繁體」。

© 漢典

繁体字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繁體字

  • 繁體字,也稱繁體中文,歐美各國稱之爲傳統中文(Traditional Chinese),一般是指漢字簡化運動被簡化字所代替的漢字,有時也指漢字簡化運動之前的整個漢字楷書、隸書書寫系統。繁體中文至今已有三千年以上的歷史,直到1956年前一直是各地華人中通用的中文的標準字。
  • 近代成規模的漢字簡化運動,最早在太平國,簡化字主要來源於歷朝歷代的古字、俗體字、異體字、行書與草書的楷書化。1935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教育部頒佈《第一批簡體字表》,但因考試院院長戴季陶反對而擱置。1956年1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發佈《關於公佈〈漢字簡化方案〉的決議》,中國大陸開始全面推行簡化字,20世紀70年代曾經有過一批二簡字,後被廢除。
  • 目前仍然使用繁體字的地區有中國的臺灣地區、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漢字文化圈諸國,新加坡以及馬來西亞等海外華人社區多爲繁簡體並存,中國內地在文物古蹟、姓氏異體字、書法篆刻、手書題詞、特殊需要等情況下保留或使用繁體字。
  • 2001年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實施,明確規定中國推行規範漢字,同時也明確保留或使用繁體字的範圍。2013年6月5日中國國務院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含附表《規範字與繁體字、異體字對照表》,一般應用領域的漢字使用以規範字表爲準。
  • © 漢典

    【載入評論 】

    近同音
      1. 翻梯子
      2. 凡尔赛和约
      3. 烦惋
      4. 凡尔赛宫
      5. 烦暑
      6. 烦襟
      7. 凡鳞
      8. 锐眦
      9. 奢恣
      10. 泪渍
      11. 尙故自
      12. 身自
      13. 生自
    相關詞語
      1. 繁骛
      2. 繁云
      3. 繁猥
      4. 繁翳
      5. 繁榮富强
      6. 繁忧
      7. 宂繁
      8. 絮繁
      9. 冗繁
      10. 笳繁
      11. 删繁
      12. 巧繁
      13. 字符
      14. 字幕匣
      15. 字约
      16. 字通
      17. 字纽
      18. 字马
      19. 铜活字
      20. 生辰八字
      21. 押字
      22. 不留一字
      23. 正笔字
      24. 女直字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