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fán

ㄈㄢˊ

部首 糸

部外 7

總筆畫 13

䋣 繁 𥿋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7DD0

左右結構

3155414355423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txgi|txti

oyhvf

mamz

82793

拼音 fán

注音 ㄈㄢˊ

部首 糸 部外 8總筆劃 14

基本區 7DD0筆順 31554143554234

緐 基本解釋

● 緐

fán ㄈㄢˊ


  1. 同「繁(䋣)」。
【漢典】
【未集中】【糸】 䋣·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7

↳䋣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緐」字頭,请參考「䋣」字。)
【未集中】【糸】 䋣·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7

【廣韻】附袁切【集韻】符袁切,𠀤音煩。【說文】馬髦飾也。《春秋傳》曰:可以稱旌䋣。【韻會】繁,通作䋣。【玉篇】䋣,亦作𥿋。

又【集韻】蒲官切,音槃。義同。

又【集韻】蒲波切,音婆。姓也。

【漢典】
【卷十三】【糸】

↳䋣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緐」字頭,请參考「䋣」字:)
【卷十三】【糸】
《說文解字》

馬髦飾也。从糸𣫭聲。《春秋傳》曰:“可以稱旌緐乎?”𦅳,䋣或从𢍙。𢍙,籒文弁。附袁切

《說文解字注》

(䋣) 馬髦飾也。馬髦,謂馬鬛也。飾亦妝飾之飾。葢集絲絛下垂爲飾曰緐。引申爲緐多,又俗改其字作繁,俗形行而本形廢,引申之義行而本義廢矣。至若鄭注周禮、禮記之繁纓,繁讀爲鞶帶之鞶,謂今馬大帶也。此易字之例,其說與許說絕殊。从糸𣫭。各本下有聲字。非也,今刪。𣫭者,艸盛上出。故从系𣫭會意,猶之𦇨字亦以𣫭縣會意也。附袁切。十四部。春秋傳曰:可㠯稱旌緐乎。哀卄三年左傳文。

(𦅳)䋣或从𢍍。 以弁形聲。𢍍,籒文弁。見兒部。

【漢典】

緐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fĄn˧˥

粤语 faan4 po4

近代音 中古音 奉母 元韻 平聲 煩小韻 附𡋡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並母 寒部 ;王力系统:並母 元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緐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重定向至「繁」。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繁」 班簋西周早期集成4341「繁」 包2.90「繁」 說文‧糸部「緐」
「繁」 師虎簋西周中期集成4316「𥿋」 郭.緇.18「𥿋」 說文或體
「繁」 吳王御士叔䋣簠西周晚期集成4527
金文 楚系簡帛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䋣
繁
𥿋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䪤(fan2)
    2. 䉒(fan2)
    3. 釩(fan2)
    4. 㸋(fan2)
    5. 襎(fan2)
    6. 凡(fan2)
    7. 蕃(fan2)
    8. 墦(fan2)
    9. 礬(fan2)
    10. 㠶(fan2)
    11. 薠(fan2)
    12. 燔(fan2)
同部首
    1. 累
    2. 綮
    3. 緊
    4. 縏
    5. 纍
    6. 緜
    7. 紮
    8. 繁
    9. 索
    10. 素
    11. 紥
    12. 縣
同筆畫
    1. 㮰
    2. 漾
    3. 䁒
    4. 綪
    5. 賘
    6. 瑠
    7. 嘏
    8. 㨷
    9. 監
    10. 廑
    11. 鞂
    12. 餌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