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liǎng

ㄌㄧㄤˇ

部首 糸

部外 8

總筆畫 14

䩫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7DC9

左右結構

5544441252343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xgmy

vfmlb

zaoo

21927

拼音 liǎng

注音 ㄌㄧㄤˇ

部首 糸 部外 8總筆劃 14

基本區 7DC9筆順 55444412523434

緉 基本解釋

● 緉

liǎng ㄌㄧㄤˇ


  1. 古代計算鞋的單位,相當於「雙」:履五~。
  2. 兩股繩帶交合。
【漢典】

緉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緉 liǎng

量

一雙[鞋] [a pair (of shoes)]

緉,履兩枚也。——《說文》。段注:「齊風:『葛屨五兩。』屨必雙而後成其用也,是謂之緉。」

【漢典】

緉 國語辭典

緉ㄌㄧㄤˇliǎng
名
  1. 相交的兩股繩子。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壯部》:「緉,絞也,……繩單曰紉,兩股曰纆,亦曰緉。」

  2. 量詞。古代計算成雙鞋子的單位。三國魏·曹植〈冬至獻履襪頌表〉:「並獻文履七緉,襪百副。」宋·陸游〈廣慧法師贊〉:「一緉草鞋,到處行腳。」

【漢典】
【未集中】【糸】 緉·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8

緉 《康熙字典》

【未集中】【糸】 緉·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8

【廣韻】【正韻】良獎切【集韻】【韻會】里養切,𠀤音兩。【說文】履兩枚也。一曰絞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力讓切【正韻】力仗切,𠀤音亮。義同。

【漢典】
【卷十三】【糸】

緉 《說文解字》

【卷十三】【糸】
《說文解字》

履兩枚也。一曰絞也。从糸从兩,兩亦聲。力讓切

《說文解字注》

(緉)𡳐㒳枚也。齊風。葛屨五㒳。𡳐必㒳而後成用也。是之謂?。一曰絞也。一曰猶一名也。方言。緉、𦄍、絞也。關之東西或謂之𦄍。絞通語也。按?之言㒳也。𦄍之言雙也。絞之言交也。从糸㒳。㒳亦聲。各本㒳作兩。篆作緉。非。當正。力讓切。十部。

【漢典】

緉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liɑŋ˨˩˦

客家话 [海陆腔] liong3 [客英字典] liong3 [台湾四县腔] liong3 [梅县腔] liong3粤语 loeng5

近代音 來母 江陽韻 去聲 亮小空;中古音 來母 漾韻 去聲 亮小韻 力讓切 三等 開口;來母 養韻 上聲 㒳小韻 良㢡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來母 唐部 ;王力系统:來母 陽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緉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緉」 說文‧糸部「緉」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䩫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唡(liang3)
    2. 俩(liang3)
    3. 两(liang3)
    4. 𠓜(liang3)
    5. 倆(liang3)
    6. 㔝(liang3)
    7. 䓣(liang3)
    8. 掚(liang3)
    9. 裲(liang3)
    10. 蜽(liang3)
    11. 䩫(liang3)
    12. 魎(liang3)
同部首
    1. 縓
    2. 縉
    3. 䌃
    4. 䋘
    5. 緕
    6. 䋫
    7. 絺
    8. 絎
    9. 紽
    10. 綠
    11. 綩
    12. 綹
同筆畫
    1. 綟
    2. 𠓸
    3. 禟
    4. 樺
    5. 僰
    6. 熕
    7. 澉
    8. 䟷
    9. 䁕
    10. 慲
    11. 𠎺
    12. 㼑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