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lún

guān

ㄌㄨㄣˊ

ㄍㄨㄢ

部首 糸

部外 8

總筆畫 14

簡體 纶

纶 𥿑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7DB8

左右结构

55444434125122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xwga

vfomb

zoal

28927

拼音 lún guān

注音 ㄌㄨㄣˊ ㄍㄨㄢ

部首 糸 部外 8總筆劃 14

統一碼 7DB8筆順 55444434125122

通

綸 基本解釋

其它字義


● 綸

guān ㄍㄨㄢˉ

     ◎ 均見“綸”。

英語 green silk thread or tassel

德語 klassifizieren, unterteilen ,Nähseide, entbastete Seide (S)​,Lun (Eig, Fam)

法語 cordon de soie,ajuster,classer

© 漢典

綸 國語辭典

綸ㄌㄨㄣˊlún
名
  1. 青色的絲帶。《說文解字·糸部》:「綸,糾青絲綬也。」《後漢書·卷四九·仲長統傳》:「身無半通青綸之命,而竊三辰龍章之服。」

  2. 釣魚用的絲線。戰國楚·宋玉〈釣賦〉:「所謂善釣者,其竿非竹,其綸非絲。」南朝陳·陰鏗〈江津送劉光祿不及〉詩:「林寒正下葉,釣晚欲收綸。」

  3. 皇帝的旨意。唐·王勃〈春思賦〉:「朝昇玉署調天紀,夕憩金閨奉帝綸。」

  4. 姓。如三國時魏國有綸直。

綸ㄍㄨㄢguān
  1. 參見「綸巾 」條。

© 漢典
【未集中】【糸】 綸·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8

綸 《康熙字典》

【未集中】【糸】 綸·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8

【廣韻】力迍切【集韻】【韻會】龍春切,𠀤音倫。【說文】靑絲綬也。【後漢·輿服志】百石靑紺綸,一采宛轉繆織,長丈二尺。

又【廣韻】絲綸。【釋名】綸,倫也,作之有倫理也。【易·屯卦】君子以經綸。【疏】綸謂綱也,以織綜經緯。【禮·緇衣】王言如絲,其出如綸。【疏】綸麤於絲。【後漢·章帝紀】吹綸絮。【註】綸似絮而細。

又【易·繫辭】故能彌綸天地之道。【釋文】京房云:綸,知也。王肅云:綸,纏裹也。荀云:綸,迹也。

又【詩·小雅】之子于釣,言綸之繩。【傳】綸,釣繳也。

又【莊子·齊物篇】而其子又以文之綸終。【音義】綸,琴瑟絃也。

又草名。【爾雅·釋草】綸似綸,組似組。東海有之。【博物志】綸似宛轉繩。

又姓。【魏志】孫文懿臣綸直。

又地名。【左傳·哀元年】虞思於是妻之以二姚,而邑諸綸。【註】綸,虞邑。

又【集韻】盧昆切,音論。義同。

又【廣韻】古頑切【集韻】姑頑切,𠀤音鰥。靑絲綬。【北堂書鈔】晉紀云:王敦欲伐甘卓,遣使送白綸巾與卓,卓不取。

又謝萬著白綸巾。【正字通】綸巾,巾名。世傳孔明軍中嘗服之。俗作𥿑。

又【韻補】叶閭員切。【道藏·元始歌】黃庭戊巳無流源,徹通五藏十二綸。

© 漢典
【卷十三】【糸】

綸 《说文解字》

【卷十三】【糸】
『說文解字』

靑絲綬也。从糸侖聲。古還切

『說文解字注』

(綸)糾靑絲綬也。各本無糾字。今依西都賦李注、急就篇顏注補。糾、三合繩也。糾靑絲成綬、是爲綸。郭璞賦云。靑綸競糾。正用此語。緇衣注曰。綸、今有秩、嗇夫所佩也。釋艸。綸似綸。郭曰。今有秩、嗇夫所帶糾靑絲綸。法言。五㒳之綸。李軌云。綸、糾靑絲綬也。今本法言改糾爲如。不可通矣。攷輿服志。乘輿黃赤綬。諸侯王赤綬。諸國貴人相國皆綠綟綬。公侯將軍紫綬。九卿、中二千石、二千石靑綬。千石、六百石黑綬。四百石、三百石、二百石黃綬。百石靑绀綸。一采宛轉繆織。長丈二尺。按繆卽糾字。自黃綬以上、綬之廣皆尺六寸。皆計其首。首多者系細。首少者系粗。皆必經緯織成。至百石而不計其首。合靑絲繩辮織之。有經無緯。謂之宛轉繩。若今人用絲繩如箸粗爲帶者也。緇衣曰。王言如絲。其出如綸。王言如綸。其出如綍。小雅曰。之子于釣。言綸之繩。召南曰。其釣維何。維絲伊緍。傳云。緍、綸也。綸之繩猶言糾之繩矣。後人用以代經論字。遂使其義不傳。从糸。侖聲。古還切。古音在十三部。

© 漢典

綸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luən˧˥; kuan˥ 唐代读音 *luin日语读音 ITO韩语罗马 LYUN KWAN现代韩语 륜越南语 luân

客家话 [台湾四县腔] lun2 [客语拼音字汇] gan1 guan1 [海陆腔] lun2 [客英字典] lun2 [梅县腔] lun2 [陆丰腔] lun3 [宝安腔] lun2粤语 gwaan1 gwan1 leon4

近代音 來母 真文韻 平聲陽 倫小空;見母 寒山韻 平聲陰 關小空;中古音 來母 諄韻 平聲 淪小韻 力迍切 三等 合口;見母 山韻 平聲 鰥小韻 古頑切 二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見母 痕部 ;來母 痕部 ;王力系统:見母 文部 ;來母 文部 ;

吴语 闽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綸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綸」 說文‧糸部「綸」「纶」 「綸」
說文小篆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纶
𥿑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掄(lun2)
    2. 踚(lun2)
    3. 纶(lun2)
    4. 婨(lun2)
    5. 錀(lun2)
    6. 圇(lun2)
    7. 碖(lun2)
    8. 㷍(lun2)
    9. 囵(lun2)
    10. 抡(lun2)
    11. 菕(lun2)
    12. 论(lun2)
    13. 鱞(guan1)
    14. 関(guan1)
    15. 冠(guan1)
    16. 莞(guan1)
    17. 閞(guan1)
    18. 官(guan1)
    19. 觀(guan1)
    20. 鳏(guan1)
    21. 矜(guan1)
    22. 観(guan1)
    23. 观(guan1)
    24. 瘝(guan1)
同部首
    1. 緽
    2. 䌕
    3. 緙
    4. 縄
    5. 纘
    6. 紅
    7. 䌏
    8. 縘
    9. 繊
    10. 緼
    11. 䌬
    12. 紐
同筆畫
    1. 墟
    2. 寠
    3. 盠
    4. 嫖
    5. 犔
    6. 鳵
    7. 䦘
    8. 㝩
    9. 禚
    10. 嫞
    11. 殝
    12. 嫪
小學古詩詞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唐·胡令能 《小儿垂钓》
初中古詩詞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南北朝·吴均 《与朱元思书》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