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qí

ㄑㄧˊ

部首 糸

部外 8

總筆畫 14

帺 綦 𥾦 𥾻 𦂖 𦁰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7DA5

左右结构

55444425121132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xlgj

vfwml

zkan

26921

拼音 qí

注音 ㄑㄧˊ

部首 糸 部外 8總筆劃 14

統一碼 7DA5筆順 55444425121132

綥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綥

qí ㄑㄧˊ

  1. 帛蒼艾色。
  2. 草鞋。
© 漢典
【未集中】【糸】 綥·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8

綥 《康熙字典》

【未集中】【糸】 綥·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8

【廣韻】【集韻】𠀤渠之切,音其。【說文】帛蒼艾色。一曰不借。○按舊本譌書作綥,今正。《集韻》綥或从其作綦。綥原字从畁,不从畀。

© 漢典
【卷十三】【糸】

綥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綥”字頭,請參考“綥”字:)
【卷十三】【糸】
『說文解字』

帛蒼艾色。从糸𢌿聲。《詩》:“縞衣綥巾。”未嫁女所服。一曰不借綥。綦,綥或从其。渠之切

© 漢典

綥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ɕʰi˧˥ 韩语罗马 KI现代韩语 기

潮州话 ki5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綥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綦」 攸簋西周早期集成3906「綥」 說文‧糸部「綦」 睡.為36「綥」
「綦」 說文或體
金文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異體字
帺
綦
𥾦
𥾻
𦂖
𦁰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䶒(qi2)
    2. 萁(qi2)
    3. 䶞(qi2)
    4. 鬐(qi2)
    5. 鰭(qi2)
    6. 稘(qi2)
    7. 䉻(qi2)
    8. 颀(qi2)
    9. 䡋(qi2)
    10. 𠁭(qi2)
    11. 亓(qi2)
    12. 濝(qi2)
同部首
    1. 統
    2. 䋚
    3. 綐
    4. 䊵
    5. 緮
    6. 綫
    7. 綵
    8. 䋺
    9. 絞
    10. 繐
    11. 絯
    12. 縝
同筆畫
    1. 䔣
    2. 榱
    3. 㬍
    4. 僫
    5. 㾯
    6. 𠎥
    7. 蝸
    8. 慱
    9. 䄘
    10. 頗
    11. 䙌
    12. 皹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