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zhòu

ㄓㄡˋ

部首 竹

部外 15

總筆畫 21

籀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7C52

上下結構

31431412112215512512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trgl

hqmw

mdxk

88562

拼音 zhòu

注音 ㄓㄡˋ

部首 竹 部外 15總筆劃 21

基本區 7C52筆順 314314121122155125121

籒 基本解釋

● 籒

zhòu ㄓㄡˋ


  1. 同「籀」。《篇海類編•花木類•竹部》:「籀,本作籒。或作籀。」
【漢典】
【未集上】【竹】 籒·康熙筆画:21 ·部外筆画:15

籒 《康熙字典》

【未集上】【竹】 籒·康熙筆画:21 ·部外筆画:15

【廣韻】【韻會】【正韻】直又切【集韻】直祐切,𠀤音胄。史籒,周宣王太史名,造大篆。【法書攷】籒文者,史籒所作也,與古文大篆小異,後人以名稱書,謂之籒文。《七略》曰:卽周時史官敎學童書也,與孔壁古文異體,卽奇字也。其跡則《石鼓文》存焉。【學古編】李斯旣作小篆,遂以籒文爲大篆。

又【說文】讀書也。

【漢典】
【卷五】【竹】

籒 《說文解字》

【卷五】【竹】
《說文解字》

讀書也。从竹㩅聲。《春秋傳》曰“卜籒”云。直又切〖注〗卜籒,占卜認讀。

《說文解字注》

(籒)讀書也。言部曰:讀,籒書也。敘目曰:尉律學僮十七巳上始試。諷籒書九千字,乃得爲吏。試字句絕。諷籒連文,謂諷誦而抽繹之,滿九千字皆得六書之恉,乃得爲吏也。此籒字之本義。經傳尟用。周宣王時大史以爲名,因以名所箸大篆曰籒文。迄今學者絕少知其本義者,故於讀下籒書改爲誦書,於敘目釋爲籒文九千字,重悂貤繆,可勝嘆哉。毛傳曰:讀,抽也。方言曰:抽,讀也。抽皆籒之假借。籒者,抽也。讀者,續也。抽引其緒相續而不竆也。亦假紬字爲之,大史公自序:紬史記石室金匱之書。如淳云:抽徹舊書故事而次述之也。亦借繇字爲之,春秋傳⺊筮繇辭,今皆作繇。又俗作𦅸。據許則作籒。服䖍曰:繇,抽也。抽出吉凶。从竹㩅聲。此形聲包會意。直又切。三部。春秋傳曰:⺊籒云。左傳⺊筮皆云繇。此言⺊以該筮也。

【漢典】

籒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ʂou˥˧ 日语读音 YOMU韩语罗马 CWU现代韩语 주

客家话 [海陆腔] liu5 chiu1 [梅县腔] chu5 chiu5 [台湾四县腔] liu5 cu1 [客英字典] zhiu5 lui3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籒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籀」 說文‧竹部「籒」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異體字
籀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繇(zhou4)
    2. 咮(zhou4)
    3. 轴(zhou4)
    4. 甃(zhou4)
    5. 纣(zhou4)
    6. 咒(zhou4)
    7. 䛆(zhou4)
    8. 呪(zhou4)
    9. 㹐(zhou4)
    10. 绉(zhou4)
    11. 薵(zhou4)
    12. 葤(zhou4)
同部首
    1. 筳
    2. 筗
    3. 䈔
    4. 篦
    5. 簯
    6. 箬
    7. 籔
    8. 䇷
    9. 䈍
    10. 篅
    11. 籭
    12. 䈢
同筆畫
    1. 櫾
    2. 攛
    3. 䪀
    4. 籔
    5. 䥢
    6. 䳲
    7. 鳠
    8. 攏
    9. 黯
    10. 鷎
    11. 䑍
    12. 礳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