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sài

ㄙㄞˋ

部首 竹

部外 13

總筆畫 19

塞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7C3A

上下结构

314314445112213412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tpff|tpaf

hjtg

mwob

88104

拼音 sài

注音 ㄙㄞˋ

部首 竹 部外 13總筆劃 19

統一碼 7C3A筆順 3143144451122134121

簺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簺

sài ㄙㄞˋ

  1. 古代一種賭博性遊戲,亦稱“格五”:“酒酣博~爲歡娛,信手梟盧喝成採。”
  2. 用竹木編成的斷水捕魚的欄柵:“曾見人以~捕魚者,出絹買而放之。”
© 漢典

簺 國語辭典

簺ㄙㄞˋsài
名
  1. 古代的一種博戲。《南齊書·卷四四·沈文季傳》:「尤善簺彈棋,簺用五子。」

  2. 用竹木編成的捕魚器具。《隋書·卷五五·乞伏慧傳》:「曾見人以簺捕魚者,出絹買而放之。」《新唐書·卷三·高宗本紀》:「閏五月丁卯,禁作簺捕魚、營圈取獸者。」

© 漢典
【未集上】【竹】 簺·康熙筆画:19 ·部外筆画:13

簺 《康熙字典》

【未集上】【竹】 簺·康熙筆画:19 ·部外筆画:13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先代切,音賽。【說文】行棋相塞謂之簺。【前漢·吾丘壽王傳註】格五棋行簺法曰:塞白乘五,至五格不得行,故云格五。【註】師古曰:卽今戲之簺也。【後漢·梁冀傳註】《鮑宏·簺經》。

又【韻會】通作塞,莊子博塞。

又【類篇】編竹木斷水取魚也。

© 漢典
【卷五】【竹】

簺 《说文解字》

【卷五】【竹】
『說文解字』

行棊相塞謂之簺。从竹从塞,塞亦聲。先代切

『說文解字注』

(簺)行棊相塞謂之簺。格五、見吾丘壽王傳。劉德曰。格五棊行塞法曰。簺自乗五。至五格不得行。故云格五。莊子作博塞。从竹塞。塞亦聲。先代切。一部。

© 漢典

簺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sĄi˥˧ 日语读音 SOGO HUDA

客家话 [台湾四县腔] soi5 set7 [客英字典] soi5 set7 [海陆腔] soi5 set7 [梅县腔] soi5 set7潮州话 sai3

近代音 中古音 心母 代韻 去聲 賽小韻 先代切 一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心母 德部 ;王力系统:心母 職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簺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簺」 說文‧竹部「簺」
甲骨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異體字
塞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賽(sai4)
    2. 塞(sai4)
    3. 僿(sai4)
    4. 赛(sai4)
同部首
    1. 簽
    2. 笵
    3. 䈹
    4. 籙
    5. 䇜
    6. 簿
    7. 箄
    8. 䈸
    9. 䉃
    10. 䈪
    11. 䈬
    12. 筘
同筆畫
    1. 獹
    2. 䱝
    3. 鶁
    4. 䉟
    5. 儱
    6. 鏂
    7. 䶀
    8. 廭
    9. 䶅
    10. 鶃
    11. 譛
    12. 騕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