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tóng

ㄊㄨㄥˊ

部首 立

部外 7

總筆畫 12

𥪽 𥫍 𡦜 𥪿 𨚯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7AE5

上下结构

41431251121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ujff

ytwg

sukb

00105

拼音 tóng

注音 ㄊㄨㄥˊ

部首 立 部外 7總筆劃 12

統一碼 7AE5筆順 414312511211

常 通 標

童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童

tóng ㄊㄨㄥˊ

  1. 小孩子:兒~。~工。~謠。~話。~心。~趣。~真。
  2. 舊時未成年的僕人:書~兒。
  3. 沒有結婚的:~男。~女。~貞。
  4. 未長成的:~牛(沒長角的小牛)。
  5. 禿:~山。頭~(喻人禿頂,如“~~齒豁”)。
  6. 古同“瞳”,瞳孔。
  7. 姓。

英語 child, boy, servant boy; virgin

德語 Kind (S)​,Knabe (S)​,Tong (Eig, Fam)

法語 enfant,vierge

© 漢典

童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童 tóng

〈名〉

(1) (形聲。重省聲。( qiān),罪。本義:男奴僕)

(2) 同本義 [boy servant]

得童僕貞。——《易·旅》

童子執帚。——《儀禮·既夕禮記》

小童持斧。——宋· 蘇軾《石鐘山記》

(3) 又如:童奴(僕役);童隸(猶童僕);童僕(家僮和僕人);童妾(婢女;小妾)

(4) 小孩。年幼未成年的人 [child]

匪我求童蒙。——《易·蒙卦》

成童舞象。——《禮記·內則》

童寄者。—— 唐· 柳宗元《童區寄傳》

童微伺其睡。

將殺童。

持童抵主人所。

(5) 又如:童子(兒童;未成年的男子);童子科(科舉考試中爲兒童、少年設立的科目);童幼(童年;兒童);童角(一種兒童髮式);童蒙(指無知的兒童;指童年);童稚(兒童;小孩);童趣(兒童的情趣)

(6) 指處女或童男的貞操 [virgin]

至期與女俱入房,親以手去其童。——元· 周達觀《真臘風土記》

(7) 又如∶童男子(從未接近女色的男子);童真(童貞)

(8) 眼珠。通“瞳” [pupil]

周生亦有言,舜蓋重童子, 項羽又重童子,豈其苗裔邪?——《漢書·陳用項籍傳贊》

(9) 又如:童子(瞳人;瞳仁;眼珠)

(10) 姓

詞性變化

◎ 童 tóng

〈形〉

(1) 未成年。亦泛指幼小[young]。如:童牙(幼小);童昏(指年幼無知者);童孩(幼小);童弱(幼小稚弱者);童孫(幼小的孫子);童豎(未成年的宦官);童齔(幼小;童年);童羈(指童年)

(2) 愚昧;淺陋[stupid]。如:童觀(幼稚而淺陋的觀察);童昧(猶愚昧);童蒙(幼稚愚昧);童昏(愚昧無知);童頑(年幼無知);童稚(幼稚)

(3) 面容紅豔貌[red]。如:童顏(紅潤如兒童的容顏);童顏鶴髮

(4) 牛羊等未生角或無角[hornless]

童牛之告。——《易·大畜》

(5) 又如∶童牛(無角之牛);童羊(無角的公羊)

(6) 山嶺,田地無草木[bare]。如∶童土(沒有草木的土地);童禿(光禿);童阜(光禿的土山);童枯(光禿枯竭);童童(光禿的樣子)

(7) 植物無枝幹或無果實[bare]。如∶童木(無枝幹的樹木);童稂(形似禾苗而不結實的一種野草);童樑(禾生穗而不實者)

(8) 頭禿;沒有頭髮[bald]。如∶童首(禿頭);童顛(禿頂)

常用詞組


童騃童便童兒童工童話童婚童戀童男童男童女童年童牛角馬童女童趣童僕童山童生童聲童叟無欺童心童心未泯童言無忌童顏童顏鶴髮童養媳童謠童貞童稚童子童子癆童子試
© 漢典

童 國語辭典

童ㄊㄨㄥˊtóng
名
  1. 古代獲罪入官為奴的男子。說文解字:「童,男有罪曰奴,奴曰童,女曰妾。」《漢書·卷九一·貨殖傳·巴寡婦清傳》:「羊彘千雙,童手指千。」顏師古注引孟康曰:「童,奴婢也。」

  2. 未成年的僕役。如:「書童」、「家童」。通「僮」。

  3. 小孩,未成年的人。如:「牧童」、「兒童」、「童叟無欺」。《孟子·盡心上》:「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

  4. 愚昧、無知的人。《國語·晉語四》:「聾聵不可使聽,童昏不可使謀。」

  5. 姓。如漢代有童仲玉。

形
  1. 幼小的。如:「童工」。

  2. 未結婚的。如:「童男」、「童女」。

  3. 光禿的。如:「童山濯濯」。

© 漢典
【午集下】【立】 童·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7

童 《康熙字典》

【午集下】【立】 童·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7

【廣韻】【正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𠀤音同。獨也。言童子未有室家者也。【增韻】十五以下謂之童子。【易·蒙卦】匪我求童蒙。【詩·衞風】童子佩觿。【穀梁傳·昭十九年】羈貫成童。【註】成童,八歲以上。

又【增韻】女亦稱童子。【禮·記註】女子子在室,亦童子也。

又邦君妻自稱之謙辭。【論語】夫人自稱曰小童。

又牛羊之無角者曰童。【易·大畜】童牛之牿。【詩·大雅】俾出童羖。

又【釋名】山無草木曰童,若童子未冠然。【莊子·徐無鬼】堯聞舜之賢,舉之童土之地。【註】童土,無草木地。

又地名。【前漢·功臣表】童鄕侯鐘祖。

又草名。【爾雅疏】寓木,一名宛童。

又稂,一名童梁。

又童童,盛貌。【蜀志】先主舍東南角桑樹童童,如小車蓋。

又【篇海】男有罪爲奴曰童使。【易·旅卦】得童僕貞。【前漢·貨殖傳】童手指千。【註】童,奴婢也。【韻會補】童,奴也,幼也。今文僮幼字作童,童僕字作僮,相承失也。

又姓。【急就篇註】顓頊子號老童,其後爲姓。【廣韻】漢有琅邪內史童仲玉。

又【集韻】諸容切,音鐘。【公羊傳·桓十一年】公會宋公于夫童。【註】童,音鐘。左氏穀梁皆作鐘。

又借作同。【列子·黃帝篇】狀與我童者,近而愛之。狀與我異者,疏而畏之。【註】童,同也。聲之譌也。

又叶徒黃切。【韓愈·此日足可惜詩】驚波暗合沓,星宿爭翻芒。馬乏復悲鳴,左右泣僕童。

© 漢典
【卷三】【䇂】

童 《说文解字》

【卷三】【䇂】
『說文解字』

男有辠曰奴,奴曰童,女曰妾。从䇂,重省聲。𥫍,籒文童,中與𥩓中同,从廿。廿,以爲古文疾字。徒紅切〖注〗𥪽,《集韻》與童同。

『說文解字注』

(童)男有辠曰奴。奴曰童。女曰妾。女部曰。奴婢皆古之辠人也。偁周禮其奴男子入于辠隷。女子入于春稾。从䇂。重省聲。徒紅切。九部。今人童僕字作僮。以此爲僮子字。葢經典皆漢以後所改。


(𥪽)籒文童。中與竊中同从廿。句。廿、逗。㠯爲古文疾字。當作古文以爲疾字。廿本二十幷也。古文假爲疾字。此亦不同音之假借也。竊字下曰。廿、古文疾。則不言以爲。童從疾者、亦取有辠之意。

© 漢典

童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ʰuŋ˧˥ 唐代读音 *dhung日语读音 WARABE韩语罗马 TONG现代韩语 동越南语 đồng

客家话 [沙头角腔] tung2 [客语拼音字汇] tung2 [台湾四县腔] tung2 [梅县腔] tung2 [陆丰腔] tung3 [宝安腔] tung2 [海陆腔] tung2 [客英字典] tung2 [东莞腔] tung2粤语 tung4

近代音 透母 東鍾韻 平聲陽 同小空;中古音 定母 東韻 平聲 同小韻 徒紅切 一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定母 東部 ;王力系统:定母 東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童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童」 屯650「童」 史墻盤西周中期集成10175「童」 包2.39「童」 說文籀文「童」 睡.雜32「童」
「童」 毛公鼎西周晚期集成2841「童」 包2.276「童」 說文‧䇂部
「童」 上(1).孔.10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𥪽
𥫍
𡦜
𥪿
𨚯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峝(tong2)
    2. 粡(tong2)
    3. 哃(tong2)
    4. 茼(tong2)
    5. 獞(tong2)
    6. 狪(tong2)
    7. 朣(tong2)
    8. 痌(tong2)
    9. 犝(tong2)
    10. 勭(tong2)
    11. 垌(tong2)
    12. 鲖(tong2)
同部首
    1. 竞
    2. 䇑
    3. 立
    4. 䇃
    5. 竚
    6. 䇊
    7. 䇎
    8. 竏
    9. 端
    10. 竸
    11. 䇍
    12. 䇆
同筆畫
    1. 筄
    2. 蒫
    3. 絟
    4. 揆
    5. 䋛
    6. 葦
    7. 椋
    8. 㖽
    9. 趋
    10. 喱
    11. 雁
    12. 䠳
小學古詩詞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唐·贾岛 《寻隐者不遇》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高鼎 《村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宋·叶绍翁 《夜书所见》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杜牧 《清明》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宋·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宋·杨万里 《舟过安仁》
初中古詩詞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唐·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明·张岱 《湖心亭看雪》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