窘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形〉
(1) (形聲。從穴,君聲。本義:生活或處境困迫,沒有辦法)
(2) 同本義 [deadlock;dilemma;poverty-stricken]
窘,迫也。——《說文》
又窘陰雨。——《詩·小雅·正月》。傳:“困也。”
夫唯捷徑以窘步。——《離騷》
窘若囚拘。——賈誼《服鳥賦》
窘於飢寒。——《列子·黃帝》
賊窘自歸。——《漢書·郭解傳》
窮窘之來,所由有漸。——《齊民要術·序》
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聊齋志異·狼三則》
(3) 又如:窘極(極端窘迫);窘冗(困迫繁忙);窘辱(窘迫凌辱);窘澀(窘迫;爲難);窘窮(窘迫窮困);窘敝(窘迫疲敝);窘暴(窮困);窘乏(困窮貧乏);窘匱(貧乏,缺乏);窘絕(艱困;窮盡)
(4) 急的 [urgent]
窘,急也。——《廣雅》
(5) 又如:窘步(急步);窘惶(窘懼。急迫惶恐)
(6) 尷尬;難爲情 [embarrassing]。如:窘境;窘態
詞性變化
〈動〉
(1) 使爲難,迫使對方陷入困境 [embarrass]
項籍使將兵,數窘 漢王。——《史記·季布欒佈列傳》
是狼爲虞人所窘,求救於我。——馬中錫《中山狼傳》
(2) 又如:窘怖(爲難恐懼);窘定(窘住。窘迫、爲難起來)
(3) 要;切要 [want]
窘乎哉,消者瞿瞿,孰知其要!——《素問》
(4) 拘禁;侷限 [define]
飛鳴彼何樂,窘束此何冤!——唐· 白居易《贖雞》
(5) 又如:窘束(約束;拘謹);窘默(拘謹緘默);窘然(拘束貌);窘澀(侷促,不流暢)
〈副〉
屢;仍 [repeatly]
安辯而邪,賜頑以荒,敢行稱亂,窘出薦亡。——《漢書》
常用詞組
窘 國語辭典
困迫、受困。如:「這可把他窘住了。」《說文解字·穴部》:「窘,迫也。」《詩經·小雅·正月》:「終其永懷,又窘陰雨。」漢·毛亨·傳:「窘,困也。」《列子·黃帝》:「商丘開先窘於飢寒,潛於牖北聽之。」
困頓的、為難的。如:「窘境」、「窘色」、「窘態畢露」。
急。《漢書·卷九二·游俠傳·郭解傳》:「解使人微知賊處。賊窘自歸,具以實告解。」
(一)之又音。
窘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ɕyŋ˨˩˦ 日语读音 KURUSHIMU TASHINAMERU韩语罗马 KWUN现代韩语 군越南语 quẫn
客家话 [台湾四县腔] kiun3 kiun2 [东莞腔] kun2 [海陆腔] kiun3 kiun2 [客英字典] kiun3 kiun2 kiung2 [客语拼音字汇] kiun3 [宝安腔] kiun3 [梅县腔] kiun2 kiung2粤语 kwan3
近代音 溪母 真文韻 上聲 窘小空;中古音 群母 準韻 上聲 窘小韻 渠殞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溪母 痕部 ;王力系统:羣母 文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