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yí

ㄧˊ

部首 禾

部外 6

總筆畫 11

䄬 扡 迻 𡖰 𢼏 𥞀 𥟻 𧚕 乁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79FB

左右结构

3123435435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tqqy

hdnin

mfrr

27927

拼音 yí

注音 ㄧˊ

部首 禾 部外 6總筆劃 11

統一碼 79FB筆順 31234354354

常 通 標

移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移

yí ㄧˊ

  1. 挪動:~交。~植。~刻(過一段時間)。~晷(日影移動,猶言經過了一段時間)。~民。遷~。轉~。~樽就教(端着酒去別人跟前以便求教,泛指主動前去向人請教)。
  2. 改變,變動:~居。~易。~情(變易人的情志)。~動。潛~默化。
  3. 舊時公文的一種,行文不相統屬的官署間:~文。檄~。

英語 change place, shift; move about

德語 abändern, ändern (V)​,austauschen, tauschen (V)​,entfernen, beseitigen (V)​,verschieben, verlegen, bewegen (V)

法語 déplacer,mouvoir,supprimer,enlever,éliminer

© 漢典

移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移 yí

〈動〉

(1) (形聲。從禾,多聲。本義:移秧)

(2) 同本義。泛指移植 [transplant]

移,禾相倚移也。——《說文》。徐灝注:“ 戴氏侗曰:‘移,移秧也。凡種稻必先苗之而移之,遷移之義取焉,別作。 灝按:禾苗茂密乃移種之。’”

(3) 又如:移花(移植花木);移根(猶移植);移種,移蒔(猶移植)

(4) 假借爲“迻”。移動 [shift;move]

則民不移。——《國語·齊語》。注:“徙也。”

弗能移也。——《國語·晉語》。注:’動也。”

徐趨皆用是,疾趨則欲發,而手足毋移。——《禮記》

移兵先擊。——《史記·魏公子列傳》

撤兵移營。——《廣東軍務記》

尋移刑部。——清· 張廷玉《明史》

移順天府。——清· 方苞《獄中雜記》

(5) 又如:移戶(所遷移的民戶);移帳(遷徒篷帳);移籍(移居);移墾(遷徙墾荒);移寢(遷徙臥處);移寓(移居,遷居);移步(挪步);移雲掩月(喻以假代真,巧加掩飾);移船泊岸(自動遷就);移窠(指嬰兒滿月時移入他人的房中);移山(移動山嶽)

(6) 轉移 [transfer;shift]

薦人或起家至二千石,權移主上。——《史記》

(7) 又如:移獎(把獎賞轉移給他人);移茶客人(舊時上海妓院的定例,初次逛院的客人要挑選一個合意的妓女。這種嫖客稱“移茶客人”);移商刻羽(移商撥羽。奏出優美動聽的曲調);移贓(轉移贓物或贓款);移營(轉移營地)

(8) 變動;改變 [change]

時位之移人。——清· 周容《芋老人傳》

世易時移。——《呂氏春秋·察今》

守節情不移。——《玉臺新詠·古詩爲焦仲卿妻作》

不知幾移。——[英]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9) 又如:移天換鬥(喻力大謀高,能使天地星辰改變位置);移心(改變心意);移志(改變意志;動心)

詞性變化

◎ 移 yí

〈名〉

移文,古時官府文書的一種。與牒相類,多用於不相統屬的官署之間 [official document]。如:移會(古代官府文書的一種);移告(移文告假);移知(移文通知);移劾(移文彈劾);移報(移文報告);移復(移文回覆);移牒(以正式公文通知平行機關或人)

常用詞組


移調移動移防移風易俗移關移行移花接木移禍移交移居移民移情移圈移讓移山倒海移天易日移位移徙移項移項移用移玉移栽移植移樽就教
© 漢典

移 國語辭典

移ㄧˊyí
動
  1. 移轉、搬遷。如:「移植」、「遷移」。《漢書·卷四九·鼂錯傳》:「美草甘水則止,草盡水竭則移。」唐·李賀〈浩歌〉:「南風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吳移海水。」

  2. 轉變、改變。如:「移風易俗」、「移孝作忠」。唐·王勃〈滕王閣〉詩:「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3. 搖動。《禮記·玉藻》:「疾趨則欲發,而手足毋移。」唐·孔穎達·正義:「移謂靡迆搖動也。」

  4. 施予、贈送。《史記·卷一○四·田叔傳》:「鞅鞅如有移德於我者,何也?」《漢書·卷八七·揚雄傳上》:「是以旃裘之王,胡貉之長,移珍來享,抗手稱臣。」

  5. 去除。漢·王充《論衡·變虛》:「齊君欲禳慧星之凶,猶子韋欲移熒惑之禍也。」 唐·柳宗元〈封建論〉:「削其半,民猶瘁矣,曷若舉而移之,以全其人乎?」

名
  1. 一種官方文書的舊稱,行文於平行的對等單位之間。《後漢書·卷七四·袁紹傳》:「橋帽乃詐作三公移書,傳驛州郡。」《新唐書·卷四六·百官志一》:「諸司相質 其制有三:一曰關,二曰制,三曰移。」

  2. 姓。如漢代有移良。

© 漢典
【午集下】【禾】 移·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6

移 《康熙字典》

【午集下】【禾】 移·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6

【唐韻】弋支切【集韻】【韻會】余支切【正韻】延知切,𠀤音匜。【說文】禾相倚移也。【六書故】移秧也。凡種稻先苗之後移之。

又【說文】一曰禾名。

又遷也。【韻會】今遷徙之迻借作移。【書·多士】移爾遐逖。

又【廣韻】易也,延也。【博雅】轉也。【書·畢命】世變風移。【禮·大傳】絕族無移服。【疏】在旁而及曰移。言不延移及之。

又【玉藻】疾趨則欲發,而手足毋移。【疏】移謂靡匜搖動也。

又【廣韻】遺也。【博雅】移,脫遺也。

又官曹公府不相臨敬,則爲移書箋表之類也。【前漢·公孫弘傳】弘乃移病免歸。【註】移書言病。【後漢·光武紀】於是致僚屬作文移。【註】文書移於屬縣。

又姓。【風俗通】漢弘農太守移良。

又山名。【水經注】沅水源出許山,流注於熊溪,熊溪南帶移山,山本在水北,夕中風雨,旦而山移水南,故名。

又通作施。【前漢·衞綰傳】劒者,人之所施易,獨至今乎。【如淳註】施,讀曰移。言劒者人所好,故多數移易貿換之也。

又【集韻】【韻會】𠀤以豉切,音異。【禮·郊特牲】以移民也。【註】移之言羨也。【疏】以蜡祭豐饒,皆醉飽酒食,使人歆羨也。

又【曹植·鷂雀賦】雀得鷂言,意甚不移目如擘椒,跳蕭二翅。【註】移,遷也。

又【集韻】敞𠇍切,音侈。【禮·表記】衣服以移之。【註】移讀如水汜移之移。猶廣大也。

又叶牛何切,音俄。【楚辭·七諫】淸泠泠而殲滅兮,溷湛湛以日多。梟鴞旣以成羣兮,𤣥鶴弭翼而屛移。

© 漢典
【卷七】【禾】

移 《说文解字》

【卷七】【禾】
『說文解字』

禾相倚移也。从禾多聲。一曰禾名。弋支切〖注〗臣鉉等曰:多與移聲不相近,蓋古有此音。

『說文解字注』

(移)禾相倚移也。相倚移者、猶言虚而與之委蛇也。吕氏春秋曰。苗其弱也欲孤。其長也欲相與俱。其熟也欲相扶。倚移、連緜字。曡韵。讀若阿那。攷工記鄭司農注兩引倚移從風。今上林賦作旖旎從風。說文於禾曰倚移。於旗曰旖施。於木曰檹施。皆謂阿那也。毛傳曰。猗儺、柔順也。猗儺卽阿那。表記。衣服以移之。注。移讀如禾氾移之移。移猶廣大也。禾氾移葢謂禾蕃多。郊特牲。其蜡乃通以移民也。鄭曰。移之言羨也。古叚移爲侈。如攷工記飾車欲侈。故書侈爲移。少牢饋食禮移袂。皆是。今人但讀爲遷移。據說文則自此之彼字當作迻。从禾。多聲。弋支切。古音在十六部。一曰禾名。別一義。

© 漢典

移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ji˧˥ 唐代读音 *iɛ日语读音 UTSURU UTSUSU韩语罗马 I现代韩语 이越南语 dời

客家话 [陆丰腔] ji3 [客英字典] ji2 [沙头角腔] ji2 [梅县腔] j2 [台湾四县腔] ji2 [东莞腔] ji2 [海陆腔] ri2 [宝安腔] ji2 [客语拼音字汇] yi2粤语 ji4潮州话 i5

近代音 影母 齊微韻 平聲陽 移小空;中古音 喻以母 支韻 平聲 移小韻 弋支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影母 歌部 ;王力系统:餘母 歌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移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移」 說文‧禾部「移」 睡.雜38「移」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䄬
扡
迻
𡖰
𢼏
𥞀
𥟻
𧚕
乁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㞔(yi2)
    2. 㺿(yi2)
    3. 椸(yi2)
    4. 蛇(yi2)
    5. 䧅(yi2)
    6. 詒(yi2)
    7. 迱(yi2)
    8. 寲(yi2)
    9. 仪(yi2)
    10. 彛(yi2)
    11. 䱌(yi2)
    12. 𠅌(yi2)
同部首
    1. 䄳
    2. 秠
    3. 秞
    4. 稁
    5. 䆃
    6. 䅛
    7. 秾
    8. 䅡
    9. 秱
    10. 穤
    11. 䅯
    12. 䄬
同筆畫
    1. 𠋭
    2. 缽
    3. 㲀
    4. 淥
    5. 𠋘
    6. 紾
    7. 㪌
    8. 笚
    9. 𠃿
    10. 隄
    11. 㟛
    12. 釈
初中古詩詞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宋·欧阳修 《采桑子》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