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jù

ㄐㄩˋ

部首 禾

部外 5

總筆畫 10

𩰤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79EC

左右结构

312341515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tang

hdss

mfhx

21917

拼音 jù

注音 ㄐㄩˋ

部首 禾 部外 4總筆劃 9

統一碼 79EC筆順 312341515

秬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秬

jù ㄐㄩˋ

  1. 黑黍:“誕降嘉種,維~維秠。”
  2. 黑。

英語 black millet

法語 millet noir

© 漢典

秬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秬 jù

〈名〉

黑黍。古人視爲嘉穀 [black millet]。如:秬草(猶嘉穀。象徵祥瑞);秬黍(即黑黍);秬酒(用黑黍製成的酒);秬鬯(古代以黑黍和鬱金香草釀造的酒,用於祭祀降神及賞賜有功的諸侯)

© 漢典

秬 國語辭典

秬ㄐㄩˋjù
名
  1. 黑黍,可以釀酒。《爾雅·釋草》:「秬,黑黍。」《詩經·大雅·生民》:「誕降嘉種,維秬維秠。」唐·柳宗元〈武功縣丞廳壁記〉:「其植物豐暢茂遂,有秬秠藿菽之宜。」

形
  1. 黑。《左傳·昭公四年》:「黑牡秬黍,以享司寒。」

© 漢典
【午集下】【禾】 秬·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5

秬 《康熙字典》

【午集下】【禾】 秬·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5

【廣韻】其呂切【集韻】【韻會】【正韻】臼許切,𠀤音巨。【說文】黑黍也。本作𩰤。或从禾作秬。【詩·大雅】維秬維秠。【書·洛誥】以秬鬯二卣。【傳】秬鬯,黑黍香酒也。

又【集韻】求於切,音渠。義同。

© 漢典
【】【】

秬 《说文解字》

【】【】
『說文解字注』
𩰤或从禾。今經典字皆如此作。
© 漢典

秬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ɕy˥˧ 日语读音 KUROKIBI韩语罗马 KE现代韩语 거

客家话 [客英字典] ki3 [海陆腔] ki3 [梅县腔] ki3 [台湾四县腔] ki3粤语 geoi6

近代音 見母 魚模韻 去聲 鋸小空;中古音 群母 語韻 上聲 巨小韻 其吕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溪母 模部 ;王力系统:羣母 魚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秬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秬」 彔伯戈冬簋蓋西周中期集成4302「秬」 說文‧鬯部「秬」
「秬」 呂方鼎西周中期集成2754「秬」 說文或體
「秬」 曶壺蓋西周中期集成9728
金文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異體字
𩰤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巪(ju4)
    2. 䶙(ju4)
    3. 㞫(ju4)
    4. 姖(ju4)
    5. 鋸(ju4)
    6. 䛯(ju4)
    7. 㩀(ju4)
    8. 䈮(ju4)
    9. 貗(ju4)
    10. 䣰(ju4)
    11. 怚(ju4)
    12. 愳(ju4)
同部首
    1. 䄰
    2. 秲
    3. 䅝
    4. 稯
    5. 稑
    6. 䅬
    7. 穬
    8. 稛
    9. 穅
    10. 穮
    11. 䅹
    12. 秿
同筆畫
    1. 䀞
    2. 為
    3. 㞕
    4. 㦳
    5. 𠉖
    6. 恅
    7. 峟
    8. 㪃
    9. 姱
    10. 洠
    11. 茯
    12. 度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