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禁鼓

拼音 jìn gǔ

注音 ㄐㄧㄣˋ ㄍㄨˇ

禁鼓 詞語解釋

解釋
  • 設置在宮城譙樓上報時的鼓。
  • -----------------
    國語辭典
    禁鼓jìn gǔㄐㄧㄣˋ ㄍㄨˇ
    1. 都城晚間用以報時的更鼓。《水滸傳.第五六回》:「早聽得譙樓禁鼓,卻轉初更。」明.劉兌《金童玉女嬌紅記》:「從來這春夜值千金價。早聽得禁鼓報初更罷。」

    © 漢典

    禁鼓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禁鼓

  • 宵禁的擊打的鼓。“宵”,夜晚、晚上。“禁”,禁止。
  • 原來古代所有駐有官府機構的城市在晚上都是要實行宵禁的。這是歷代法律的嚴格規定。唐朝的法律就規定有“犯夜”的罪名。唐朝的《宮衛令》規定:每天晚上衙門的漏刻“晝刻”已盡,就擂響六百下“閉門鼓”;每天早上五更三點後,就擂響四百下“開門鼓”。凡是在“閉門鼓”後、“開門鼓”前在城裏大街上無故行走的,就觸犯“犯夜”罪名,要笞打二十下。如果是爲官府送信之類的公事,或是爲了婚喪吉凶以及疾病買藥請醫的私事,纔可以得到街道巡邏者的同意後行走,但不得出城。
  • 明清的法律把這一條改爲“夜禁”。規定更加明確,一更三點敲響暮鼓,禁止出行;五更三點敲響晨鐘後纔開禁通行。在二、三、四更在街上行走的,笞打四十下(京城五十下);在一更夜禁後、五更開禁前不久犯夜的,笞打三十下(京城四十下)。疾病、生育、死喪可以通行。
  • 爲了實施宵禁,每個駐有官府的城市一到晚上,就要鎖上城門,禁止出入城市。城門的鑰匙也要交到地方官的內衙,到了清代就必須要交給地方駐軍長官收執,即使是城裏的最高級文官晚上有緊急公務要出城,也要向駐軍長官申領鑰匙。同時在大街交叉路口上也要攔起柵欄,柵欄開有門,門口有關卡,設有類似於現代崗亭的“卡房”,由官府的衙役看守,不準通行。
  • © 漢典

    【載入評論 】

    近同音
      1. 燼骨
      2. 进股
      3. 近古
      4. 进鼓
      5. 晉鼓
      6. 進股
      7. 靳固
      8. 金谷
      9. 紧固
      10. 烬骨
      11. 禁錮
      12. 燼骨
      13. 进呈
      14. 进退
      15. 进履圯桥
      16. 近交远攻
      17. 近朝
      18. 盡實
      19. 髓骨
      20. 麗古
      21. 潁谷
      22. 临谷
      23. 野谷
      24. 刊心刻骨
    相關詞語
      1. 禁园
      2. 禁楄
      3. 禁山
      4. 禁筦
      5. 禁诃
      6. 禁烟
      7. 讥禁
      8. 網禁
      9. 入竟问禁
      10. 失禁
      11. 土禁
      12. 軍禁
      13. 鼓搗
      14. 鼓揪
      15. 鼓鰓
      16. 鼓節
      17. 鼓响
      18. 鼓铸局
      19. 大鼓
      20. 李土鼓
      21. 揚鑼搗鼓
      22. 簫鼓
      23. 引鼓
      24. 拨浪鼓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