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duì

ㄉㄨㄟˋ

部首 示

部外 4

總筆畫 9

𣪌 𥙈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794B

左右结构

4524355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pymc|pywc

ifhne

wsqx

37247

拼音 duì

注音 ㄉㄨㄟˋ

部首 示 部外 4總筆劃 8

統一碼 794B筆順 45243554

祋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祋

duì ㄉㄨㄟˋ

  1. 古代的一種兵器,即殳。
  2. 懸掛羊皮的竿子。古代用羊皮掛在竿子上,置放城門口,用以驚嚇不當入城而入城的牛馬:“關門夜開,不下羊皮之~。”
  3. 姓。
© 漢典
【午集下】【示】 祋·康熙筆画:9 ·部外筆画:4

祋 《康熙字典》

【午集下】【示】 祋·康熙筆画:9 ·部外筆画:4

【廣韻】丁外切【集韻】【韻會】都外切,𠀤音𣪌。【說文】殳也。或說,城郭市里高縣羊皮,有不當入而欲入者,暫下以驚牛馬曰祋。故从示殳。詩曰:何戈與祋。

又祋祤,縣名。在馮翊。【前漢·郊祀志】鳳皇集祋栩。

又【廣韻】丁活切,音掇。義同。前漢郊祀志,顏師古讀。

又姓。漢光祿勳祋諷。

© 漢典
【卷三】【殳】

祋 《说文解字》

【卷三】【殳】
『說文解字』

殳也。从殳示聲。或說城郭市里,高縣羊皮,有不當入而欲入者,暫下以驚牛馬曰祋。故从示殳。《詩》曰:“何戈與祋。”丁外切

『說文解字注』

(祋)殳也。見毛傳。从殳。示聲。丁外切。十五部。或說城郭市里高縣羊皮。有不當入而欲入者。暫下㠯驚牛馬曰祋。此別一義。祋與咄義同。詩曰。何戈與祋。曹風文。此證前一義。

© 漢典

祋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uei˥˧ 日语读音 HOKO

客家话 [客英字典] dai5 [台湾四县腔] dai5 dot7 [梅县腔] dai5 [海陆腔] dai5 dot7粤语 deoi3 doi6

近代音 中古音 端母 末韻 入聲 掇小韻 丁括切 一等 合口;端母 泰韻 去聲 祋小韻 丁外切 一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端母 曷部 ;王力系统:端母 月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祋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祋」 說文‧殳部「祋」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𣪌
𥙈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㳔(dui4)
    2. 㙂(dui4)
    3. 䇤(dui4)
    4. 対(dui4)
    5. 兌(dui4)
    6. 㬣(dui4)
    7. 陮(dui4)
    8. 𠏮(dui4)
    9. 㠚(dui4)
    10. 对(dui4)
    11. 濻(dui4)
    12. 㟋(dui4)
同部首
    1. 祃
    2. 䃾
    3. 禲
    4. 禫
    5. 禶
    6. 祣
    7. 祩
    8. 禛
    9. 祵
    10. 祇
    11. 祂
    12. 祓
同筆畫
    1. 抶
    2. 䒪
    3. 乖
    4. 肥
    5. 杺
    6. 岴
    7. 䏓
    8. 诗
    9. 侚
    10. 柜
    11. 炬
    12. 拝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