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zhé

ㄓㄜˊ

部首 石

部外 10

總筆畫 15

矺 𡍎 𡏫 𢳗 𢵍 𨃥 𨃮 厇 𡑙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78D4

左右结构

13251354152123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dqas|dqgs

mrnqd

grmf

15694

拼音 zhé

注音 ㄓㄜˊ

部首 石 部外 10總筆劃 15

統一碼 78D4筆順 132513541521234

標

磔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磔

zhé ㄓㄜˊ

  1. 古代分裂牲體以祭神。
  2. 古代一種酷刑,把肢體分裂:~刑。
  3. 漢字筆形之一,即“捺(nà)”。

英語 to dismember, tear apart; downward stroke slanting right

德語 Zerstückelung des Körpers (als Strafe in alten Zeiten)​ (S, Rechtsw)​,Zhe-Strich: nach rechts fallender Strich (in chinesischen Schriftzeichen)​ (S)

法語 Lingchi

© 漢典

磔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磔 zhé

〈動〉

(1) 古代祭祀時分裂牲畜肢體 [dismember]

磔,辜也。——《說文》。從桀,石聲。刳雞胸、腹而張之,令其乾枯不收。故從桀

磔,張也。——《廣雅》

旁磔。——《禮記·月令》。注:“攘也。”

祭風曰磔。——《爾雅》。李注:“以牲頭蹄及皮破之以祭。”

[季春之月]九門磔攘。——《禮記·月令》。孫希旦集解:“磔,磔裂牲體也。”

(2) 又如:磔禳(磔攘。分裂牲體祭神以除不祥);磔雞(舊曆正月初一殺雞掛門外以除不祥)。又指古代的一種酷刑。以車分裂人體

吳子胥不磔 姑蘇東門外乎!——《荀子》。注:“車裂也。”

(3) 又如:磔裂(車裂人體;分割,割裂)。還指五代時始置的一種凌遲酷刑,俗稱“剮刑”

李嗣源遣使部送 潞州叛將 楊立等到闕,並磔於市。——《舊五代史》

(4) 又如:磔誅(凌遲處死);磔刑(割肉離骨,斷肢體,再割斷咽喉)

詞性變化


◎ 磔 zhé

〈名〉

漢字書法之一,右下方的捺筆 [right-falling stroke (in Chinese characters)]

刮視字棱,相其波磔,似是八分書耳。——《閱微草堂筆記》

◎ 磔 zhé

<象>

鳥鳴聲,同“吱吱”

磔磔雲霄間。——宋· 蘇軾《石鐘山記》

© 漢典

磔 國語辭典

磔ㄓㄜˊzhé
動
  1. 分裂肢體。《荀子·宥坐》:「女以諫者為必用邪?吳子胥不磔姑蘇東門外乎!」

  2. 宰割牲畜以祭鬼神。《禮記·月令》:「九門磔攘,以畢春氣。」

名
  1. 一種書法筆法。用筆時向右下斜,今稱為「捺」。

© 漢典
【午集下】【石】 磔·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10

磔 《康熙字典》

【午集下】【石】 磔·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10

【唐韻】【集韻】【韻會】𠀤陟格切,音摘。張也,開也,裂也,剔也。【前漢·𠛬法志】諸死𠛬皆磔於市。景帝中二年,改磔曰棄市,勿復磔。【師古曰】謂張其尸也。

又裂牲亦謂之磔。【禮·月令】季春命國難,九門磔攘,以畢春氣。

又書法,右下爲磔。【崔瑗·永字八法歌】硺騰峻而速進,磔憶昔以遲移。

又【爾雅·釋天】祭風曰磔。【孫炎曰】旣祭,披磔其牲,以散風也。或省作矺。

又叶竹棘切,音陟。【蘇轍·除日詩】念同去鄕里,此節已三失。楚人重歲時,爆竹鳴磔磔。

© 漢典
【卷五】【桀】

磔 《说文解字》

【卷五】【桀】
『說文解字』

辜也。从桀石聲。陟格切

『說文解字注』

(磔)辜也。辛部曰。辜、辠也。掌戮。殺王之親者辜之。注。辜之言枯也。謂磔之。鄭與也許合也。大宗伯。以疈辜祭四方百物。大鄭從故書作罷辜。云罷辜、披磔牲以祭。爾雅。祭風曰磔。郭云。今俗當大道中磔狗云以止風。按凡言磔者、開也。張也。刳其𦙄腹而張之。令其乾枯不收。字或作矺。見史記。从桀。石聲。陟格切。古音在五部。今俗語云磔破者。當作此字。音如作。

© 漢典

磔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ʂɤ˧˥ 唐代读音 djæk日语读音 SAKU HARITSUKE韩语罗马 CHAYK现代韩语 책越南语 kẹt

粤语 zaak6

近代音 中古音 知母 陌韻 入聲 磔小韻 陟格切 二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端母 鐸部 ;王力系统:端母 鐸部 ;

吴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磔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磔」 說文‧桀部「磔」 睡.法67「磔」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異體字
矺
𡍎
𡏫
𢳗
𢵍
𨃥
𨃮
厇
𡑙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折(zhe2)
    2. 谪(zhe2)
    3. 矺(zhe2)
    4. 㢎(zhe2)
    5. 悊(zhe2)
    6. 䜆(zhe2)
    7. 聑(zhe2)
    8. 㡳(zhe2)
    9. 啠(zhe2)
    10. 摺(zhe2)
    11. 銸(zhe2)
    12. 馲(zhe2)
同部首
    1. 磚
    2. 碯
    3. 碐
    4. 䃖
    5. 礚
    6. 鿎
    7. 礐
    8. 磐
    9. 磡
    10. 磣
    11. 䃃
    12. 䃀
同筆畫
    1. 膝
    2. 磉
    3. 箶
    4. 餘
    5. 㵪
    6. 颳
    7. 噔
    8. 踩
    9. 醂
    10. 頡
    11. 廝
    12. 撓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