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kēng

ㄎㄥ

部首 石

部外 7

總筆畫 12

簡體 硁

䂩 䃘 硁 硻 踁 𥑒 磬 陘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785C

左右結構

13251155512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dgva

mrmvm

ghbi

11612

拼音 kēng

注音 ㄎㄥ

部首 石 部外 7總筆劃 12

基本區 785C筆順 132511555121

硜 基本解釋

● 硜

kēng ㄎㄥˉ


  1. 見「硜」。

英語 the sound of stones knocking together

德語 hartnäckig, starrköpfig

法語 obstiné

【漢典】

硜 國語辭典

硜ㄎㄥkēng
  1. 參見「[[硜硜]]」條。

【漢典】
【午集下】【石】 硜·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7

硜 《康熙字典》

【午集下】【石】 硜·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7

【廣韻】口莖切【集韻】丘耕切【韻會】【正韻】丘庚切,𠀤音鏗。石聲。【史記·樂書】石聲硜硜以立別。【註】硜聲果勁。

又【廣韻】硜硜,小人貌。【論語】硜硜然小人哉。

又通作踁。【晉書·范弘之傳】雖有踁踁之稱,而非大雅之致。【音義】踁當作硜。 亦作䃘。【韓愈詩】焉能守䃘䃘。

又【集韻】磬古作硜。註詳十一畫。

【漢典】
【】【】

硜 《說文解字》

【】【】
《說文解字注》
古文。从巠。各本篆體誤。今依汗簡正。樂記曰。石聲磬。磬以立辨。史記樂書作石聲硜。硜以立別。葢硜本古文磬字。後以爲堅确之意。是所謂古今字。論語。子擊磬於衞。下文旣而曰鄙哉硜硜乎。亦不以爲一字。要之論語非不可作鄙哉磬磬也。釋名曰。磬者、磬也。其聲磬磬然堅緻也。
【漢典】

硜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kʰəŋ˥ 韩语罗马 KAYNG现代韩语 갱

客家话 [台湾四县腔] gin1 [客英字典] gin1 [海陆腔] gin1 [梅县腔] gang1粤语 hang1

近代音 中古音 溪母 耕韻 平聲 鏗小韻 口莖切 二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溪母 青部 ;王力系统:溪母 耕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硜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磬」 餘12.1合8035「磬」 𪒠鎛春秋晚期新收358頁「硜」 說文古文「硜」「硁」 「硜」
「磬」 前7.42.1合8613「磬」 說文籀文
「磬」 存746合10500「磬」 說文‧石部
甲骨文 金文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䂩
䃘
硁
硻
踁
𥑒
磬
陘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妔(keng1)
    2. 牼(keng1)
    3. 䡰(keng1)
    4. 殸(keng1)
    5. 䡩(keng1)
    6. 硁(keng1)
    7. 誙(keng1)
    8. 坈(keng1)
    9. 挳(keng1)
    10. 吭(keng1)
    11. 揁(keng1)
    12. 摼(keng1)
同部首
    1. 础
    2. 䃣
    3. 䃁
    4. 碰
    5. 䃲
    6. 䂗
    7. 砝
    8. 碬
    9. 砥
    10. 砈
    11. 砊
    12. 磡
同筆畫
    1. 棚
    2. 惼
    3. 鹇
    4. 窝
    5. 搜
    6. 㜃
    7. 䙵
    8. 䣯
    9. 訹
    10. 㻓
    11. 亁
    12. 鈁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